易中天笔下的刘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携民渡江伪君子,为弟报仇抢地盘,白帝托孤吓卧龙

作者: 凌二邀三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1-12 14:56:48 浏览:450219 次

易中天笔下的刘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携民渡江伪君子,为弟报仇抢地盘,白帝托孤吓卧龙

茄汁豆腐脑:
以前矮大紧还批过丞相呢,说丞相和司马懿一样居心叵测,就是死的太早了,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回答:因为我就是这样想的,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做[doge]

【回复】丞相人求的是身后名,居心叵测个屁,人就奔着留名青史去的,说实话高晓松可真是。。。一言难尽
【回复】回复 @小胖熊干脆面 :不,我觉得丞相这种人连身后名都不在乎,他在乎的一是普通百姓的生存,一是对刘备的承诺。
账号已注销:
对易中天的几个疑问: 1、易中天不是反对大家看三国演义吗?但是他品三国为什么串着演义讲? 2、刘备忠厚仁义=刘备傻白甜不能有任何心机? 3、易中天是否可以代表所有专家学者出来说话?易中天=专家学者们?他说的话有多少代表性,甚至易中天的出名是不是利用了信息差? 4、历代名人夸奖刘备诸葛亮,并将之当成君臣佳话。但是他们的朝代还没有出现三国演义,他们的夸奖是不是能说明大家眼睛不瞎? 5、易中天所有行为,到底是为了想驳倒三国演义故意扭曲形象还是他真的就是这么觉得?

【回复】回复 @爱丽丝菲兹酱 :你说他的品三国没毛病,行,你去看看他的品人录,行不行?品人录里的刘备串着三国演义事评价刘备这个人缺德,同样对曹操的贼喊捉贼能说成可爱,易教授什么成分?说刘备摔儿子给别人看的,我就服,三国演义里刘备摔儿子,三国志里有过吗?易教授倒好能在品人录里写这事,他的书能有几分真货?
【回复】刘备傻白甜能当着这么多诸侯面生存下去啊?
【回复】回复 @爱丽丝菲兹酱 :你要是真熟悉了品三国、三国演义、三国志,就会知道易中天从头到尾都没有反对把小说当正史,而是一直在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小说有用就说小说,“正史”有用就说“正史”。 同一本史书要是a段支持他的观点b段会推翻他,那就只说a段不说b段。要么就说因为这本史书不靠谱所以b段不能信,然后偷偷用a段却不告诉你同样出自这本史书。
愤怒的昂热:
易粉:我觉得曹操才是真英雄,刘备是伪君子 曹操:可我觉得刘备是英雄啊😱 易粉:你懂个屁的刘备

【回复】一个在当时各大诸侯眼里都是英雄的人,现在沦为伪君子的代名词,我TM是不理解的
【回复】曹刘都是真英雄 有吞吐天下的气概 孙权就没有争锋天下的想法
【回复】回复 @游戏动画研究室 :没那么夸张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有志青年 就是见多了现实做法比较残暴 蒿里行也揭露了汉末的生灵涂炭 如果曹真的那么不堪 也不会曹操势力最大了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如此 刘备和老祖宗刘邦一样 都是可以为了活命抛弃弃子的人 曹操也差不多 宛城之战也算是妻子都没了 但是曹操对丁夫人还是很好的 刘备这块差一点 张绣的小婶后来也给曹操生了两个儿子 曹刘的抱负都是十分远大的 屠城确实是有点畜生该说不说 刘备也不是那么完美 两位都是乱世枭雄 但是孙权不是
qertU哦哦哦:
刘备他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是中山靖王呢,他有一百多个儿子,所以刘备的宗室身份“有可能”是注水猪肉,是一个骗人的名片。 看看这说法,话不说满,某些人自然而然的就更相信刘备确实是一个大骗子。 可你要跟他较真时,他也有“学术言论自由”的借口[吃瓜][吃瓜]

【回复】这个身份如果是伪造的,头一个蹦出来炒作的就是老曹家,第二个就是孙十万,哪轮得到现代人[doge]
【回复】王朝末期遍地是落魄宗亲,这名片含金量本身就不高没必要假冒。刘备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方英豪才让这个名片真的有价值的
【回复】刘备那一个村的全是汉室宗亲,咋没见其他人三分天下。包括刘虞,刘表,刘璋这些人通通都被淘汰了。
宋宋宋宋宋清明:
低情商:造谣,伪证,否定正史,坚信野史。 高情商: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回复】矮大紧为什么被锤那么惨,因为他的言语荒诞得是一眼就能看出明显的问题,易贼的手段就高情商得多,不真去了解历史的人铁定被他忽悠
【回复】然而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就是个人几个小丑发表的,大多数都是一致的。[抠鼻]
【回复】回复 @剑和铠 :易中天是文学教授,我记得还有一个历史学教授专门出了一本批评易中天的书
交易至简:
曹操的事,易中天尽可能的解释 刘备的事,易中天尽可能的阴谋 当屠刀落到他乃至挚爱亲朋的头上时,希望那时候他也能说一句,真是可爱的奸雄啊!

【回复】小时候觉得刘备是英雄君子,长大后觉得刘备伪君子,等中年后觉得一生能跟刘备做事了,真的很荣幸。因为人一直待人接物仁义道德,所以自然而然信任
【回复】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易中天:这句话里面是有权谋攥动的,可见刘备用心之险恶。
【回复】嗯嗯嗯,曹老板是大英雄,先主是伪君子,老百姓听说大英雄来了,如同guizi进村,吓得赶紧跟着伪君子跑[嗑瓜子][嗑瓜子][嗑瓜子]
是开明仔呀:
我最佩服的就是一些人 我说到一些历史 然后就有人出来 “根本就不是这样!然后叭叭叭一大堆” 我说:我说的都是史书记载的。 “你懂什么?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被篡改的还少吗?” 我:可是我说的,至少还有史书作为证据,你说的又有什么依据呢? “这是我猜测的最为合理的事实,不会是你说的那种!” 我:(玛德绝了·jpg)

【回复】经典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书写的[辣眼睛]
【回复】回复 @瀚宇星光 :其实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最烦那种乱用的
【回复】回复 @瀚宇星光 :三国志在晋时编写,正统胜利者难道不是曹魏?[辣眼睛],拿这个说三国志站不住脚吧
我还不是lsp:
我也是学历史的,刘备这人人品没的说,算得上东汉末著名的老好人之一了(刘虞,刘表,刘备,徐谦被我们平时细称东汉末四大老好人)!待人处事相比于其他同时期的人刘备和善了许多! 首先刘备也是枭雄,该狠的时候还是会狠,不然成了烂好人了!在他手下做事,只要不犯原则错误铁定不会被杀! 他的出生的确是中山靖王之后,没法假冒,他是伯父出钱读的书,但是的确没有含金量,特别还是西汉那一支的,和刘秀这一支太远了,且当时刘姓大多数都是汉室宗亲,光是宗正府记录在案的都几十万(刘姓是真的能生)!在当时东汉后期的好几位皇帝都是旁系继承皇位,除非你是河间孝王那一系的,那会有点政治含量和一定地位,其他的系的和平头老百姓一样,特别是到刘备这一代不仅爵位没了,官位也没了(刘备老爹做过小官)。刘备这种身份在东汉末可以说一抓一大把,别说和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颖川陈氏、荀氏比了,就是和被士族歧视的宦官系的谯县曹氏(曹操家)比都是差距十万八千里,吴县孙氏(孙权)好歹还是个豪强(东汉至隋唐时期,最底层的农民就是庶族,家里其他人是庶人自己读过书算寒士,家里面已经脱产成为了地主但是没人做过两千石的高官称为寒门,家里曾经有人做过两千石的官而且每代人都有人做官称士族,家里面每一代都有人做两千石官职没断过的可以称呼士族高门)!这么看刘备只能算寒士,孙氏寒门了,刘备出身真的没有buff加层,除非做到向后来那样能割据了宗亲身份才有点用! 大多数学历史(别是半吊子的)都很喜欢刘备,但是要问原因跟谁一起打天下,多数还是会选择曹操,因为曹操的确是是当时最具有能力一统的人(虽然失败了)!而且曹操因为宦官系出身一直被士族排挤,所以导致他后来的用人制度是能给寒门寒士一条出路的,要是长久持续下去,士族把持朝政的割据有大可能改变,有利于历史的进步!而刘备呢,人虽然不错,但是他受教育的局限性和底蕴薄,这就导致他必定会以士族为首的用人制度(刘备也用过寒门,但是刘备无法改变自身集团的结构,他必须依赖士族才有可能中兴),他活着的时候可以平衡一下东州派,益州本土派和荆州派士族间的矛盾,诸葛亮的能力也能够大体平衡!这里看出刘备的出身的短板太明显了,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刘备他想在东汉末中兴汉室不说基本不可能吧,但是的确是难如登天!政治资源,人口资源基本上被世家大族和豪强把持了,他们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公要重新洗牌

【回复】刘备和朱元璋,刘裕一样都是草根崛起,唯一的差别就是所在的社会大环境不一样了!当然他仨不能横向对比! 刘备时期出身决定一切,刘备突破社会在自身身上的枷锁,也算得上励志故事了! 刘裕时期,东晋都被桓楚政权搞了一遍了,头上大哥刘牢之挂了,东晋最后的军事力量北府军遗产被刘裕获得,有了改天换地的基本盘了! 朱元璋时期早就没了高门了,已经进入有兵就是草头王的时代了,只要做到最后一步就能推倒一切! 可以说,同情刘备,喜欢刘备,和欣赏曹操不是对立的,很多人说曹操屠城,当然这没得洗,但是当时本就没有现代这样所谓的人权和民族意识!民族意识中国也是近代才有的,古时候正统之争一直比华夷之辨更受人追捧和接受![tv_doge]
【回复】刘备应该称为英雄,狠不是衡量枭雄的标准,罪过才是。
【回复】回复 @我还不是lsp :我好像记得刘裕才开始也想用“汉”国号来着[doge]
生活不过吃吃喝喝:
小时候喜欢刘备,中二时期喜欢玄德,现在喜欢昭烈皇帝

【回复】就凭我小学,中学学校里挂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我就对昭烈皇帝有好感
【回复】明明是一个人却有三个名字[妙啊],我就不一样了,我爱皇叔丞相,还有五虎[嗑瓜子]
辰星的启迪:
对于三国历史认知的几个时期: 孩童期,幼稚期:刘备是正义的,曹操是邪恶的。 青春期,中二期:刘备是虚伪的小人,曹操是敢于说真话的英雄。 中年期,成熟期: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在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他们的故事,只不过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爱咋咋地,谁闲得蛋疼为古人的立场打架?[吃瓜]

【回复】那我还是孩子,还很幼稚。恭喜我不忘初心。
【回复】喜欢季汉的理想主义者自然会讨厌董卓,曹操的做法,曹操如果没有董卓这个前车之鉴,说不定曹操就是那个董卓。喜不喜欢季汉和成不成熟没关系,只能说明大家不是一路人,顺便你的头像也不能看出你有多成熟。
【回复】回复 @kirara01 :初心是要经历磨炼后才可以讨论的,如果只是喜欢历史人物而从不进行有关当下的反思,那真的只能算是一个孩子。
矢车菊之恋:
易中天,你如果只看他品三国,还看不出来什么,但如果你再看他其他的东西,这个人是什么成分就一清二楚了

【回复】关羽都给他黑出翔来了。然后新三国的关羽就和他说的一模一样。果然反传统的观点就有流量就能吃烂钱
【回复】回复 @雅茶老师 :你别说,新三导演就是只看了易中天的书就去拍了,连演义和三国志都没看
【回复】易:中国根本就没有太久远的历史,祖宗是亚当和夏娃[微笑]
战史军聊工作室: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才是我辈之偶像,人民之楷模。

【回复】回复 @吟司作对 :敌人发型已乱,随我杀~
五-代:
刘备无疑是是我这辈子最佩服的几个人之一。 曹老板有很多诗,无一不是写自己的壮志的,他也确确实实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志向。但我要说的是曹老板最开始也是个想要尽忠报国的人,在经历了何进乱政,刺董,联盟失败,他的思想变了。 唐太宗,何等伟大的皇帝,说出了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可是依然有人黑他,说他晚年糊涂了。我本人是承认他老年确实出了些问题,但瑕不掩瑜。 汉武帝,虽然我不知道什么特别能代表他的话。但和唐太宗类似,青年做出了难以想象的功绩,老年都有一些小问题。(当然这些小问题无伤大雅,人无完人。) 大家不妨想一想,多少人都是在老年后,就有些无法坚持自己的初心了呢? 可刘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能说出这样的话,刘备是什么人需要多少吗?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这是孔老夫子的话,而且是我最喜欢的。 最难的可贵的是,刘备真的是把这个坚持到了最后,直到他死,他都没有放弃对诸葛亮的信任,对他人的仁慈,对兄弟的情义。 四五十岁,唐太宗和汉武帝都意气风发时,他却还流离失所,这和孔老夫子的不得志何其相似。而且他坚持下来了。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刘备真的活到老,你怎么确定他不会和孙权,唐太宗,汉武帝一样犯错呢? 我只能说如果是如果,既然他的人生定格在了高潮,就没必要妄加菲薄。 刘备和孔老夫子,一生都履行自己的承诺和理想,是我心中最为浪漫的偶像。

【回复】冷知识,曹操刺董是三国演义写的,历史上根本没这事[脱单doge]
【回复】不管是谁,只要有刘备十分之一的毅力坚持,做什么都能出头
【回复】回复 @徐家汇保健大师 :是啊,起码他不会学曹操屠城
一川闲情阅春秋:
少年读《三国演义》,喜欢二爷的忠义和丞相的智慧,现在长大了,重新读三国,不仅被皇叔的坚毅所震撼。皇叔的一生,虽生处乱世,前半生时运不济,然光明磊落,仁德布于海内,即使危难之际,身边兄弟臣子仍然不离不弃,最终励精图治建立帝业,是真正的大丈夫,大英雄。读三国演义,皇叔的言行令人钦佩,其人格胸襟当是吾辈楷模。

【回复】心理阴暗的人是不相信公义的 他们只会用自己阴暗的想法去揣测其他人
萪比布莱恩特:
我一开始喜欢蜀汉,到后面还是喜欢蜀汉,现在还是喜欢蜀汉。正如我一开始看不起十万一样到后来也还是看不上大魏吴王

【回复】曹刘前期都有过匡扶汉室的想法,后期也都有统一的欲望,就孙十万一直只是想割据一方,汉室亡不亡跟我也一点关系没有
【回复】从志向上看孙十万跟曹刘比就是弟中弟
【回复】回复 @雨过天黑 :后半句确实没错,但是前半句有问题,首先刘备自认汉室宗亲,曹操又是汉臣且天子在他那里,他孙权是个啥呀别说他孙权了,孙坚和孙策都没理由说出匡扶汉室这话,因为东吴压根和汉室扯不上关系。
钱如有:
易大师可不是伪君子,人家是真小人,毕竟《易中天中华史》里白字黑字写着,炎黄子孙应该认亚当夏娃当祖宗,诶,这么说好像叫它狗含剑更合适[OK]

【回复】当初看到他要写中国史的时候就觉得好笑,他也就在偏娱乐的节目里讲三国捞到些名声,还真把自己当大师了
【回复】有他这想法的文化界恐怕不在少数吧
【回复】回复 @雪域藏踪 :我只知道历史是公正的,民心向背是看得出来的,东汉的百姓肯定比你懂得多
eva080808:
古人又不是傻子,刘备要啥没啥的,要真是品德行为有大问题谁愿意跟他熬几十年[doge]

【回复】对,而且看到你前半句我就想到了。果然古人是没啥问题的,要是刘备真的有啥问题的话,那为什么会几千年来一直有人夸他的品德?
【回复】回复 @慵懒の六一 :是没那么差,但也没好到哪去,曹操对手下好,但他屠城这一点是没话说,人家手下不会因为他屠城就弃他而去,这一点和品德没关系吧?人是自利性的动物,跟着曹操的有多少是以仁德标榜的?所以自然会有这么多人跟着他
【回复】回复 @执迷不悔-白嫖怪 :律师团那是为了求才,跟着刘备为了啥?到处跑?前期的刘备有啥?刘备自己都穷的靠别人资助。
零落泥碾作尘:
我正式劝同志们多读一点书,免得受了知识分子的脸 牧之对刘备的评价是,知人善任与魏武相同,有两点稍次,一是不能很好的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是过于感情用事

【回复】感情用事得分时候,吕布抢夺徐州就没有感情用事,想想漂了十几年的人难得混到一块地盘,被个收留的小人抢了,换了别人不去玩命也绝不会再去拉着脸去求小人,而刘备权衡利弊之下,仍然选择去依附吕布,这点绝对不能说是感情用事。至于东吴的背刺,是杀关羽触碰到了底线
【回复】昭烈帝之所以为昭烈帝就是因为他有任侠之气,做事并不完全出政治利益考量。
【回复】这两点确实大实话,太感情用事了,东吴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奔消灭东吴报仇雪恨去的,把东吴打疼了,然后下几城就可以交代关羽的事了,不过如果不感情用事,刘备的人格魅力也不会有这么大巴

诸葛亮 三国 三国演义 历史 断章取义 易中天品三国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