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比《钗头凤》更意难平的古代爱情!

作者: 都靓Amber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7-24 19:00:00 浏览:344035 次

哭了!比《钗头凤》更意难平的古代爱情!

看到我叫我去亲悠:
李商隐的诗总是很晦涩,你很难看清楚他诗里所写的感情究竟会明确的指向何处,虽说充分在结合历史和民间杜撰后,我们后人为他编织了一段和王晏镁的爱情故事,但我想,我们依旧不能给他的诗一个明确的定性。 说说我自己的理解,李诗的晦涩迷茫可能恰恰也是其魅力所在,感情不指向明确的一方反过来说也就意味着诗里的感情可以使用与很多情境。比如说你和好友同时想到一件事或者做出同一个行为,你可以对他说:“咱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但你肯定不能说“纵使相逢应不识”或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或许李商隐本人也是这么想的,他的诗确实在纪念爱情,但他所缅怀的可能不仅仅是爱情。是自己身边的那群有亲密关系的人,是自己回不去的青春,是自己做出的无悔的选择,也是自己蹉跎过的一生。

【回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doge]
【回复】是的,人性是复杂的,我有时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大概朦胧才是真实世界吧
今生偶遇江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之,今已亭亭如盖矣 说到爱情我觉得《项脊轩志》里这句也是真的意难平

【回复】回复 @白白byebyebye :其实古代人,很多都有小妾,就像苏轼在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时候,他身边就有数十个小妾呢[OK][脱单doge]
【回复】回复 @白白byebyebye :正常,他是在他妻子死后续弦的,在古代这个是常事。在古代,纳妾是很正常的事,再也正常不过了
【回复】回复 @广告费反击 :所以才觉得廉价,诗美但廉价那么多情书仿佛是批发的一样
夏天夏天快快离去:
最喜欢的两首别离诗,第二首好像在高中课文里移除了,太可惜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回复】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回复】回复 @泥絮- :在这居然能看到贺铸,我更喜欢这首
【回复】哪有什么最喜欢,无非是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理解了某首诗里的某句,读起从小就熟悉的句子满脑子都是时光交织的自己
迪兰法兰克福:
有一点我挺好奇,古人写诗词大多都是有感而发。那他们的诗词是怎么被留下来的?或者说怎样被他人知晓后传播开来的? 还有就是古代有出版社这种的机构么?

【回复】可以把诗给当时的名人看然后推荐自己,比如李白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了就得到了贺知章的推荐
【回复】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是好友整理,很多有名的大诗人都整理过自己的文集,比如白居易,以及也有那些过世之后,朋友整理的,比如刘禹锡整理柳宗元的,这些文集很多都会被藏在一些家族式的图书馆中,比如著名的天一阁,或者是皇家图书馆,没有印刷术的时候就是“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有印刷术的时候就是刊印出版,一代一代的就传下来了
【回复】个人觉得唐时期做官投行卷,自己写诗做集赚钱的人比较多,宋朝词曲发达一般是妓子之间传唱,参考柳永柳三变,明开始钻研八股,诗词开始被称为小道,也就慢慢的不流行了
W今晚da老虎:
[大哭]只有诗歌跳出课本才真正的读懂诗歌

【回复】可是没有课本我们甚至都不会接触诗词
【回复】可是我会的诗歌都是在课本上学会的,离开了课本,我根本不会去看诗。
【回复】这点其实适用任何科目[doge]
泥絮xu:
苏轼和朝云也是如此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回复】与原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大哭][大哭]
【回复】回复 @泥絮- :朝云是妾室吧,好像
【回复】突然觉得,也许不是情深,只是才高
-甦生_: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飞蛾在决定扑火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凤凰” 好爱这句

一说Immy-Say:
公元845年李商隐为母守孝三年第三次回秘书省任正字之职,(文字校对工作),工作清闲,官员多喜聚会,声色犬马的生活。而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也是在这个时候写的,写的是喝酒作乐的场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这两句应该表达的是官员们的对于这种纸醉金迷生活的不言而明,和心照不宣而不是爱情。

【回复】回复 @黄色的袋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你说说这是关于什么爱情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必须说爱情吗?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指KTV唱歌的爱情吗?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是什么爱情。 难不成是KTV唱个歌,遇到真爱啦[呲牙]
【回复】错误的。李商隐的无题全都是情诗无一例外。昨夜星辰昨夜风这一首写的是喜欢人家富家女,觉得人家也有点意思,所以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但是彼时李商隐没有能力给对方一个完好的家,所以是“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回复】回复 @一说Immy-Say :不用跟她杠,跟言情脑袋说深层含义是说不通的,她用网文思维来理解古代诗歌,这没办法。
潇潇0206:
如果做一个严肃的up主,还是要说明这些故事有没有史实依据,就算是自己不愿意考证,也要说一些关于事件真实性的争论,让大家都了解,,评论区很多人说这是臆测,up也应该说明一下

【回复】其次,喜欢李商隐诗词或者说了解一些的也都知道这段历史[笑哭]
【回复】李将军为媒,娶王茂元之女,这个是假的?
雪藤六:
靓靓也击破了我心中的千军万马[喜欢][星星眼]

【回复】姐姐孩子都几岁了,你们在做什么梦
【回复】回复 @问情为何物0120 :尊嘟假嘟?
【回复】回复 @问情为何物0120 :真的?
一个书呆子的自述:
《意难平的爱情故事——李商隐与王晏镁》 相识: 公元837年的一天,李商隐被好友韩瞻拉着前往王茂元宅府,说他岳父邀请李商隐前往作客。李商隐跟随来到王宅,走...

一只爱读书的小仓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当初读夜雨寄北时,脑海中浮现出千年之前,巴山雨夜冰冷的雨滴打在窗前 又仿佛揉杂着一种难以压抑的思念在诗人的心尖拍打。雨急风骤,秋池水涨,原本便遥远的归途似乎更添几分坎坷。失意的诗人望着屋外的雨夜微微出神,良久,心头浮动出一番对未来的希冀,憧憬着未来与妻子西窗共剪烛,却话巴山夜雨的景象。千里之外的长安 还有一个值得他思念,关心,守护的人 正等他归来,白头偕老。情之所生,愿为其狂。 然而 他不会知道 梦幻的泡影在现实的风雨前消失,美好的远景在苦涩的境遇里破灭。他的妻子 已先他而去。叹心酸苦离合,人间路坎坷 人类社会是高速发展的 但人的情感从古至今都是相通的,人们追求理想 向往爱情 憧憬未来,因而自强自立 也因而具有蕴含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情思。在看似坚毅的外表下 藏起最柔软的部分,只有在这样的雨夜时才悄悄释放 在倾诉于指尖,记录于诗词。因而 当千年后的我们再次看到这首诗时,不由得也被它的真挚所打动,桑田沧海,跨越古今,即使过往已逝,风华不在。但它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后人倾吐 你,从不孤独。买姐姐的书了,写的真不错[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回复】这首诗一直是我的最爱,太销魂
小褶子米洛:
其实最刀的还是,大中五年(AD851)义山写下《夜雨寄北》这首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时,王氏又是世间一人,可寄到家王氏得到信时,已是阴间一鬼[大哭]每次看到这首诗我就觉得好刀好刀[大哭]

【回复】想起我高中语文老师,她最喜欢义山了,她给我们讲起夜雨寄北这首诗时,讲过一段译文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中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 真的好美好美,但了解了背景之后又觉得真的好刀好刀[大哭]
【回复】回复 @泥絮- :是不是杜撰这个无法说,但是有些确切的史实可以自己去考证,这首诗作于公元851年,同年七月,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晏媄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是隔了几个月才知道。所以我赞同南宋洪迈的说法这首诗应该是寄给王氏的,只不过按洪迈所编这首诗题为《夜雨寄内》。就算有人可以否认这些诗词背后的故事,但诗词里留下的深深的思念,却是无法否认的。
【回复】我记得别人说过这个好像是杜撰的
天生要强的自己:
很多诗人,你在看他们的一生之后,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读懂他们的诗歌,但是李商隐完全不是这样,他的那些用典就是现在的很多专家也没搞明白,比如锦瑟,在李商隐全集中收录了超过5种解释,他写过很多很多的爱情诗,显然不是写给一个人的,他用的那些典故,每一个都能找到出处,但是组合在一块儿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即使这样却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李商隐诗歌的美感。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视频中出现的那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实际上这首诗是不是写给他那个妻子的不确定,它有两种解法,第1种是艳情,第2种是寄托,这两种解法中还各有说法,这还是这首诗相对文字清透,用典不深的情况下)其实个人感觉这才是李商隐诗的魅力所在,每一个人都能读出一个不一样的李商隐。

【回复】李商隐是比较接近南华真人的道境的,但是他本身又是个性重情不如老庄洒脱,感觉他的诗都像是透过蝴蝶在经历世情,在他妻身故后尤为明显
o肥皂泡泡o:
好奇为什么现代人做不了这么好的诗词了? 难道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千百年后我们的后人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这些绝美的诗词了

【回复】我喜欢诗,但我对个人文学积累感到很不足,经常氛围渲染到了,词穷了,另外有很多好词不知道怎么用,比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荒草萋萋鹦鹉洲,历历跟萋萋我就不会用,要说现代诗没啥出彩的,那是自然,不管是谁诗都是要结合人物生平来看的,现在的名人不会写诗,诗人不出名,而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唐诗宋词,现代的歌曲不也经常让你情到深处哼两句吗。
【回复】环境不同,古代流行以诗言情,今人没有写诗的环境
【回复】有的,只是你没在那个专业领域里面[doge]
你是我的可遇不可及: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ailybee: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本人最喜欢李清照和赵明诚这一对,真的又甜又虐😭😭

【回复】回复 @dailybee :你说的没错,但是我指的就是赵明诚,希望你们可以在全面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之后再质疑,没错,李清照和赵明诚初期确实很恩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但是后来因为朝廷党争缘故李清照回了老家,与赵大概分开了一两年吧,李清照实在不能忍受相思之苦,去孤身一人去找赵的时候发现他早已沉溺于歌女舞女的温柔乡,甚至纳了妾,可以去网上搜,当然毕竟是历史可能也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据,但是后来赵明诚丢下李清照和一城的百姓独自逃跑这事真真切切,从这就可以看出他没什么责任心。
【回复】回复 @北笙流萤 :渣的不是那个后来另一个男的吗?我记得他们很相爱的,但是后来那个男的对李清照很不好,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宁愿坐牢。
【回复】回复 @北笙流萤 :纳妾在古代是很正常的,要结合古代的时代背景啊,不能以现代人的上帝眼光看事物,那要这样的话,古代有点权势的男的基本都是渣男了(普通民众还是很少纳妾的,能纳妾的大部分多少有点权势)弃城而逃这事肯定是不对的
试问杜康解忧否:
有兴趣稍微了解一下历史可以更好的理解姐姐说的。唐朝中后期,朝廷内部官僚士大夫集团相互争斗,又被称为“牛李党争”牛党是指通过科举,多是进士出身。而李党多是家世显赫的地方门阀士族。即原本同令狐等牛党的李商隐娶了李党王茂元之女

某科学的超电磁箜箜: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乍看在写枇杷树,再读却蕴含无数思念于自己的妻子,感叹时光荏苒,人亡物在,世事沧桑。年轻时,归有光参加会试曾八次落第,全靠妻子料理家事维持生计,让归有光专心讲学。在其三十岁,妻子与他离别,之后写下此篇怀念妻子以及祖母和母亲

【回复】归有光有很多作品,也写过不少悼亡的,项脊轩志里这几句,是最触动人心的,他多年后回到老家,物是人非,曾经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地方。此刻是伤心之地。他一辈子最重要的几个女人,都是在这里离他而去,“儿寒乎?欲食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回复】回复 @中投且打铁 :有什么影响吗
你是我的可遇不可及: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爱情 诗词 历史 文学 古代 人文 钗头凤 李商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