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视角】他为什么不下船?真正看懂《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拉片❻完结篇

作者: 野栗树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3-10-06 19:30:00 浏览:145073 次

【导演视角】他为什么不下船?真正看懂《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拉片❻完结篇

轩九:
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好奇一件事,就是那个女孩能不能看得见里面的1900,因为看她的一些反应,感觉更像是借用一块玻璃照镜子,而不像是在看里面有什么的样子

【回复】应该看不到,是用反光照镜子
【回复】她看不到。而且正是一个看到了,一个没看到,才成就了这种极致的美好。
【回复】设定是一定不能看见,因为物理的反光看不见,而影片里表情动作也是看不见的
异苑YiYuan:
你还知道更《海上钢琴师》啊?![doge]

【回复】迟到了我自罚一杯!哈哈🥃
【回复】回复 @野栗树 :下一步讲什么呢?可以发个投票哦[doge]
【回复】回复 @野栗树 :干杯🍻,完结撒花🌸
费炉里的灰:
真的感受到up主很用心的听取观众的意见,广告倒计时、整体视频节奏、互动和文案都在越来越好。这次广告也加的很柔和,所以30秒我也认真看完了。用心的人真的会越走越远的[爱心]

离桑果周记:
我喜欢你最后说的,因为孤独,我们才更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孤独,放在历史长河中来看,这不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是更加正面的,毕竟以前穷人女人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我们能在这个时代中,在安稳的社会中思考孤独,可以在工作之外拿出自己的心,看看他长什么样子,想要什么,对我个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了。

【回复】是的,如果能有跳出情绪的理智,好像很多看似负面的东西都并不负面
恶恶而不能去:
答案很简单,就是怕迷失自己。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也讲了一个一辈子没下过树的人,卡尔维诺在书的前言里就写了答案: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给自己立一条严格的规矩,并且坚持到底,因为无论对他还是对别人,没有这条规矩他将不是他自己。

【回复】就是‘以身证道’的境界,1900主动给自己带上镣铐,并借此看到了真正的自由
【回复】所以,我们给自己立的规矩是什么?否定过去的规矩就一定是否定了自我吗?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似乎是个永远回答不完的问题。心理咨询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让来访者整合或重建自己,拥有做决定的能力,不管是坚持还是放弃,都能自洽。在每个当下坚持与放弃并没有绝对的对错,甚至摇摆也没有错。决定,是镣铐也是自由。但是,对于大多数平凡的普通人,也许会觉得灵活才能从物质和心灵上自洽。可是如果自己偏偏是个不确定的少数派呢?你是愿意左手规则右手自由,还是用有限的理想、用双倍的自由定义自己?这完全取决于自己
【回复】他们追求的是自我的纯粹,可是话说回来,人本身就是混沌的,
Meursault-S:
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时候,忽然明白他为什么不下船了,就好像那个被同质化的老头,他本可以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安享晚年,但是被假释后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实在太陌生,就好像另一个世界,1900也是一样,在船上可以自由自在的弹钢琴,但是下了船,就来到了一片陌生的世界,他对船肯定是产生了深厚的情谊的,就好像老头对肖申克监狱一样

【回复】不对,1900不入世,不下船恰好是不想被体制化,我觉得用“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来形容1900的选择更合适,他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社会中,那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可能他动摇过,但是最终他坚定选择理想,其实妥协更轻松更容易,但是他没有妥协 ,这样的人注定是一个传奇,我们内心深处又何尝没有一个1900,但是在现实面前,或主动或被动地下了船,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回复】不不不,不一样的,肖申克里是对于体制外的“恐惧”,1900是对外部需求的“清醒劝退”,更像道家的“向内求”,按自己的信仰生活
【回复】这电影本来关于1900为什么不下船就是留白部分,交给观众去思考的,那自然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你有你的想法这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就是不对的,这本身就是开放试题,哪里来的标准答案,所以当然可以讨论自己的观点,但是开口就是你不对,那可太独裁了[doge]
明晰007:
少数派只是在别人眼中显得孤独,可他们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明艳动人的理想足矣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且并不孤独,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哪怕只有一个与你心意相通的人也是一件幸事。

【回复】直到下船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女孩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抹美好,而钢琴才是他的真爱[doge]
【回复】反正,第一个觉醒智慧知道我的远古人类没有因孤独而死。
【回复】[脱单doge][热词系列_递话筒]
威利旺卡巧克力铺:
这不是懦弱,而是真正的勇者,他敢于抛弃所有物质享受,不被诱惑,只为守护内心的纯粹。

【回复】回复 @糊涂小土豆 :他到死都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这就足够了。
【回复】回复 @糊涂小土豆 :人民英雄纪念碑告诉你还能守护什么!电影结尾乐器行老板将“康恩”还给麦克斯,就是他守护住的东西。同时也守护了一些观众包括我心中的理想、坚持。
板栗烧咸鱼:
"我们都是一只脚踩在社会上,一只脚踩在自己的孤独中。"这句话说的好好

小迟妍:
我在很多深夜寂静时看你的拉片,顺着你的思绪漂游过那些看过的电影…今天结束在广州的旅行,在回贵阳的高铁上又重温一次海上钢琴师。短暂的出游,回归确定的生活,有很多鲜活的印记渐渐黯淡变成记事本上的痕迹,有些印记留在土地上、证明上,或许也留在人的心里,自己的、别人的…我还在感受,残留的深刻的印记、丢掉的不舍的碎片,在结束有限的未知的旅途之前,和此刻一些未完的思绪…谢谢up❤

1波西米亚狂想睡1:
建议系列节目连贯一点,东一棍子西一榔头观感不太好,仅仅是建议

---道---:
导演导演,我想听听你解说美国电影大鱼,大鱼和海上钢琴师是我最爱的两部电影[干杯]

WWJDjmy:
这里有梦想,而又永远不会超出船头、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表达出无限的快乐来,这才是我的生活。陆地?对我来说是太大的船,这支曲子我不知道从何谈起,我永远离不开这条船。🚢

廿七哒茶:
看到一位朋友评论说up是陆地批判思维,感觉不能说是批判。 我高中时候看的这部影片,作为一个从农村到城市读书的人,看到1900眼前的那副城市景观,又因为那时候极端的愤世嫉俗,认为城市太冷漠,生活太快速,认为城市化破坏了农村的安静祥和,对城市极端的讨厌与害怕,对城市化极度排斥。 可是,我把我这个想法分享给推荐影片给我的朋友,这位朋友很温和的辩证的表达了意见,提醒了我工业化城市化一体两面。 这部影片听完up分享讲解后,我这样认为,它通过塑造一个很理想化的意向,来增加对我们情感的冲击力,“矫枉必须过正”,唤醒对理想的认知!而不是单纯批判,而像是在说,注意这个东西有好有坏,大家不要被迷惑了!

八坛酒:
举手,本杰明巴顿奇事!之前投过票的嘿嘿,希望up圆个梦[原神_哇]

【回复】记得。让我们先拉一部轻松治愈的缓一缓
【回复】回复 @野栗树 :好哦,搬来小板凳好好等着up[无悔华夏_点赞]
佩恩的瞳话:
有一天晚上我打完羽毛球已经是差不多十二点了,开着车走在国道上,来往的车辆很多,路灯也很明亮。 我在车里看着络绎不绝的车,我却突然的伤感。每辆车都有一个目的地,我的目的地就是我的家,但这条路它可以永远没有尽头,它又无数个岔路和出口,如果没有家,路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只为沿途风光吗? 那个时候,我便想起这部电影里的一句话,“看这些路,一条接着一条永远没有尽头。” 我回过神,我知道回到家里又会剩下我独自一人,我热爱羽毛球,我热爱很多美好的东西,但那一刻感觉所有东西意义都不大。如果没有归属,所有的灿烂和繁华,最终都只是虚无。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角并非懦弱,他只是明白了自己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本质。

【回复】生命和宇宙本就是虚无的,而人要找到的归属是在自己的内心里。灿烂和繁华本就是烟花爆竹,闪一下但没那么重要。归属地得自己找,曾经我想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的人寄托的情感身上,但其实这样也是很有限的,他人也承受不起这生命的重量。重要的还是自己要肩负起来这寻找自我的重任
【回复】曾经好几年我都这样,突然伤感[拥抱]
【回复】我和你有过一次差不多的心境,2020年年底吧[藏狐],为了自己焦头烂额的失败,满世界乱跑想要抓救自己的最后的救生圈。在打车回家往回家走的路上,在车上哭。因为这个城市跟我无关,一切都跟我无关。格格不入的失败者。
猎户座游侠:
其实我感觉1900的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执着还是受到生于海上的身世影响了,他从小没有接触过陆地的世界,让他在思想已经成熟后接纳陆地是几乎不可能的。陆地世界固然浮躁喧哗,但其实理想主义者也是能够生存的,对他们而言陆地生活的慰藉在于有无尽的可能性供你探索。但生于船上的1900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正如他跟max所说,无限的钢琴键是令人抓狂的,他无法在无尽的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他无法在无穷的世界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重量。但对我们而言,我们生于这样的世界,人生的轨迹终究是和1900不尽相同的,况且很多人也没有退回弗吉尼亚号安享余生、过着符合自己理想且不愁温饱的这种选择。我想很多人会看完电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或许还是需要明白自己的来处,明白自己当前的局限在哪里,至于是否、能否突破这层局限,更多的还是看每个人的价值权衡吧。(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第二次看《海上钢琴师》感觉和1900的共鸣太多了,几乎每一句台词都让表达出了我脑中的一些朦胧思绪,但UP的专业解读还是让我获得了另一种视角,收获了更多[打call]

是眠眠哇: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怎么会是懦弱呢?他在坚持本我啊,我如果知道我一生想要什么,我也会这样追求的

最强安利王 经典电影 海上钢琴师 拉片 托纳多雷 视听语言 带你看懂经典佳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