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三国时期谁最不会用人?一般人想不到

作者: 艾公演讲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2-10 10:29:25 浏览:1946167 次

艾跃进:三国时期谁最不会用人?一般人想不到

SergioRamos_4:
这个其实要联系一下上下文,艾老师想表达一个什么问题,可惜up主截掉了。其实没必要去探究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什么样,这里只是借用诸葛亮的几件事而已,并不是要否定诸葛亮。

【回复】文人技能借古喻今,你要听出他的话外音。贾谊的《过秦论》你以为说的是秦?其实是“过汉论”。子贡说纣王之不善,是因为“天下之恶皆归焉”,是文人给纣王泼脏水?文人吃饱了撑的,给千百年前的古人泼脏水干嘛?人家名叫“纣王”实是当世之君。所以这段话,聪明人知道说的是现在,傻子想的是诸葛亮,别有用心者就是标题这种。
【回复】确实,我一直觉得这些切片太短,很容易断章取义
【回复】其实我的意思是,对诸葛亮的评价问题,根本就不是艾老师这段讲话的重点。对于诸葛亮,艾老师只是借用了他几件事而已。只不过,讲话被切片了。
诺萨:
诸葛亮确实不会用人,我这个亮粉也这么认为。 如果能下放更多的工作,不至于累死。

【回复】诸君未深究一个事实,刘备占荆州夺西川平汉中之后,已经消耗掉了大量的人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有失误,但根本还是手上牌太烂了,刘备走后更是留下了个烂摊子
【回复】回复 @蓄旨 :世家大族看得上刘备吗 不愿意给你干活啊。
【回复】回复 @蓄旨 :选出来的人也得和他一条心啊[doge]
人在吃_称在看:
诸葛亮:我作为一个技术宅,我怎么能从一群看起来都不太聪明的人中分辨那个是更蠢的。

【回复】或者说事对于手下人的能力不太信,事必躬亲也反应出来,不止是无人可用,更是不培养。诸葛亮一走,把蜀汉的魂都带走了,只有几个老臣,连新秀都没怎么培养,只培养了一个姜维。
【回复】回复 @黄泉夜影 :讲道理,姜维算是降将,最多算他培养一半。最后魏国有人才自产自销,蜀国顶梁柱之一也只是降将,可算他国之人,就很出问题了。
【回复】讲道理 真实的诸葛亮 不止是纸上谈兵的书生[doge]
LowKey_轩:
多看看正史 别的就不说 三国时期蜀国民兵起义3次 魏国和吴国都是20+ 演义里的三国只着重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还有有一些妖魔化的计谋 但实际上 诸葛亮近乎全才 包括水利 冶铁 制兵他都会 八卦阵图诸葛连弩没得说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文彩也非常好 蜀汉自从刘关张死后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和魏国的战力比较几乎2:8还是靠着诸葛亮的才能接连北伐 说句马后炮 只要诸葛亮活到六十岁 司马懿先死 魏国根本挡不住 几次北伐诸葛亮杀了多少魏军 蜀汉当时地处四川以西 跟东吴和魏国这些人杰地灵的地方根本没得比 诸葛亮已经是无人可用 而不是不善用人了 但确实马谡是诸葛亮的失误 但不包括关羽 诸葛亮也早就看出关羽的缺点 就从他不斩曹操就知道了 但人家是主子的兄弟 说不得 以上是个人见解 欢迎讨论 硬抬杠别争论[微笑]

【回复】魏国底蕴远不是吴蜀能比,诸葛亮北伐本就没几分胜算,魏国杰出文才武将辈出,更不是蜀国能比,你眼里却只有一个司马懿,真以为没了司马懿,诸葛亮北伐就能成了?
【回复】回复 @千年的心 :记得孟达吗 如何不是司马懿识破孟达 也许里应外合就成了 当司马懿重新掌权那一刻开始 曹家就开始没落了 忠于曹操的那些人是否会围绕司马懿重新建立派系 这是未知数 所以当司马懿死后 我以我个人观点认为 大部分剩下的人并不会选择硬碰 最基础的局面依然是隆中对的局面 我们看历史未发生的事情都是推测 从史书中的描述 要不是重新启用司马懿 魏国已经被几次北伐打的有点麻了 随意说都是我个人观点 是否正确都可批判 大可不必说话这么冲
【回复】你的意思人家堂堂军事课教授没看过正史?再说你前半段说的跟用人好像没啥关系吧?个人才能再优秀也不能代表就会用人。况且艾教授只说用人这块,并没否认诸葛亮的其它个人才能。后半段你把蜀国没有后备人才归结于地理位置不好?后备人才主要是靠培养的。要知道再好的学校也有差生,再差的学校也有好学生。廖化本身武力就一般,做先锋时都多大了。至少说明在培养人才这块诸葛亮确实不行。最后关羽这点倒是基本认同。镇守荆州碍于刘备的关系,除了关张再无其他人选。跟张飞比,肯定关羽更靠谱些。
晚风吹谷:
纸上谈兵,当时庞统已经去世,张飞赵云魏延等一系列大将都要投放到西川的战场上去,魏延资料不够,张飞脾气秉性不行,赵云本身的能力也没有关羽高,诸葛亮还要管理西川战事的后勤,法正还要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这么一看除了关羽没有人更时候镇守荆州,而且你看荆州怎么丢的,内部的糜芳叛变,魏国把所有的兵力调集过来投入襄樊战场,孙权把江东十二虎臣能打仗的都带上了,这要是还能不输那才是见了鬼了

【回复】说得对,虽然关羽不适合守荆州,但是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除了关羽,刘备放心谁去守?
【回复】这其实就是蜀汉的内部矛盾导致的连锁反应
【回复】才不止糜芳一个,郝普傅士仁都投了,为啥?因为抵抗不了,为啥抵抗不了?关羽因为吕蒙回建业养病派了个无名鼠辈陆逊,一顿吹嘘加示弱加曹魏威胁论就把关羽乐的找不着北,抽调大部分军队到前线,然后后方守将拿头去打?其实一开始曹操就把孙权偷荆州的密信扔他关羽脸上了,可惜关羽不甘心就这么退走还在打曹仁满宠,直到被徐晃击败才撤走已经来不及了,
bili_50743709752:
诸葛亮不是不会用人,是实在没法用人,蜀汉人才不少,但每个人都太有个性了,一旦被敌人利用个性反制,很容易崩盘,没办法,蜀汉人才精但少,国家脆弱还小,经不起失败啊,最典型的几个人才: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马超镇守西凉不能轻动,黄忠不服老容易冲动,赵云虽智勇双全谨慎仁义但实力不如前几位,法正为前线作战军师身负重任已经无法顾及其他,更不用说庞统中伏早逝,徐庶身陷曹营,魏延虽有勇有谋但太爱弄险,而且好大喜功,这里面几乎每个人都有致命缺点,在人才选用上如何搭配,如何调和,本来就是蜀汉一向的难题,再加上蜀汉国力本来就脆弱,经不起失败,所以稍有一两次用人失误就会很显眼,这也正常啊,没办法,蜀汉是白手起家拿命在跟魏吴两国抗衡啊,能在此基础上上给魏吴两国极大威胁,甚至张马黄赵还能在汉中之战中打赢魏国,关羽水淹七军逼得曹操迁都,后期诸葛亮北伐被魏国视为大患,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纵观上下五千年,能白手起家还能给国力远超于自己的敌人造成如此威胁的,大概也只有蜀汉一例了

【回复】其实呢,但看蜀汉这一家,诸葛已经做到自己最大能力范围了,知人,但没办法善用,就是到处缺人。那曹魏兵多将广,孙吴上下同心同德,这一对比,蜀汉属实不够看
【回复】关键因素是诸葛亮弹压不住。刘备是可以弹压的住,益州他打的,荆州他带的,有威望。而且他是君,其他人都是臣,有权势。威望权势刘备都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能弹压诸将。举个例子,魏延猖狂,就派个人给他戴狗链子,刘备派可以,因为是是主公的意志,道德高地。刘备决定魏延的一切,权势高地。所以魏延知道是狗链子,也得戴着。但诸葛亮不行,因为诸葛亮是臣,也不是唯一重臣,权势不够。还有益州派系,后主能牵制他。跟着诸葛亮不爽我去益州派,再不行后主面前表表自己跟着先帝时的资历战功,刘禅还能撸他?所以诸葛亮弹压不了。于是,诸葛亮三句不离先帝,就是因为自己的威望权势不行,后来北伐提升了威望,也只是能让自己决定大政策方略走向,并不能影响到细节。蜀国吸收不了人才也是这个原因,益州人才被益州派把持了。外来人才去了总得先站住脚吧,那跟谁?跟刘禅?刘禅自身不行,各派系都拿他当吉祥物,跟着他等于绝交两大派系,出不了头了。跟诸葛亮?益州大佬排挤他,而且诸葛亮的能耐眼界在哪儿,一般人才在他眼里就是废物,何时出头。跟益州派?有机会益州派还不优先让本地人先晋升?更何况这里面所有人都是跟过先帝的,再来的新人天大能耐,进门资历上矮一个辈分,出力新人出,有功前辈占。所以蜀国很难吸收到人才。看看姜维,那是诸葛亮亲传弟子,也是个六边形战士,如果早二十年出生跟着刘备,他就是五虎。结果诸葛亮一死,姜维地位都快成狗了。
【回复】回复 @二百斤的钢镚儿 :你这纯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要照你这个理论,我是不是也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了,这么多英才豪杰辈出,怎么就不能出一个光明磊落忠心昭昭的蜀汉集团呢?还“独断专权”?阴谋论可以歇歇了。你也不看看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成什么样,刘禅昏庸成什么样,蜀汉后期名将:赵云,魏延,王平,张嶷包括廖化,哪一个没被诸葛亮派上用场?后期文臣像蒋琬,费祎,哪个不是被诸葛亮力荐?还不会用人?别说魏延,魏延本来就与同事关系不好,又好大喜功,爱弄险,蜀汉后期国力衰微,禁得起玩险?且不说因为魏延性格问题诸葛亮一但重用他在其他武将文臣关系调和上又得怎样煞费一番苦心了,你说还要诸葛亮怎么用人?还有呢说诸葛亮独断专权,我不知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想法,是被他人误导还是怎样,但我知道这话的来源肯定是别有用心,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全才,且不说为了蜀汉秋渡泸水,平定南蛮,屡次北伐,抗衡曹魏,就说在内政这方面,多次上表劝谏刘禅,煞费苦心,当征战未捷时,上表自贬,主动降级,外加治理蜀汉国内百姓安居乐业,朝内文武皇帝对其敬佩有加,且不说后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多次教导刘禅务政,在皇帝颓废,宦官媚主,朝堂混乱时独挑一国大梁,担当起北伐重任,亲自调解内部不和,一生征战无数不求功名利禄了,你告诉我这叫专权?这叫独断?丞相辛劳一生,他图过一点功名,半钱利禄吗?
一头肥企鹅:
历史上魏延没反哦,杨仪和魏延互相指责对方谋反,杨仪跑得快先回去的,所以魏延没了

【回复】胃炎先手绕道烧了栈道,断了主力的退路,虽然没有谋反的想法,但已经构成了事实,否则后面为什么被咦三族,而且几乎没人跟它说情
【回复】回复 @啥都玩的蛋儿 :如果诸葛亮死后明确说明胃炎统领全军,那就算胃炎北伐,输了也没什么好说,但是他死后遗命是主力撤回,这时候就算胃炎统领了全军,军心也不齐,先不说哗变不哗变,指挥就会出现纰漏,从子午谷就可以看出,胃炎这人感于冒险,但不计后果,最好的结果是司马懿依然龟孙缩,胃炎无功而返,最差的结果有两个,胃炎被困,被迫带军投降,胃炎军大败,死伤甚众,直接导致季汉军力崩溃
【回复】回复 @-自我约束- :魏延人缘不好,而且杨仪晚回去的话被夷三族的可能就是杨仪了,这货不会打仗不能怪魏延头上
旷澹燃:
从结果推论是这样子,但结合当时情况背景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对他要求也太苛刻了。蜀国和吴国从来没有资格跟占据中原的魏国比人口和综合潜力。蜀国本来班子人才夷陵之战基本凉凉蜀国已经崩盘了三国志上魏国都跑来劝降了,巴蜀军阀见势开始自重,诸葛亮花了三年才稳定局势。陈寿说了原因:蜀魏天时和国力差距巨大,魏国又有不少人杰。诸葛亮虽然能力不亚于管仲,萧何。但是没有王子城父和韩信这种级别的人物。

【回复】还不是因为江东鼠辈背刺盟友么,自己没b本事打曹魏,要是关羽不死,208年曹操一死,荆州、汉中两路发兵,曹丕真不一定能挡住[无语][无语]
【回复】回复 @你好吗?嘿嘿嘿 :主要是孙十万这事干的太臭,当时是拿下合肥一雪前耻的机会他反倒为了割据背刺盟友,结果就是除了背刺盟友什么好处也没得到,反而和刘备打了不该打的一仗。两家彻底失去了逐鹿的可能。
【回复】回复 @神秘的高压锅- :盟友又不是下属,为什么要听蜀国的?[阴险]三国是三方乱斗,没有永远的盟友
人若尘埃:
怎么讲呢,诸葛亮是个全能型的人才。但是蜀国根基太浅薄了,刘备虽然会用人但是太过于重情重义,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这也是为什么把关羽死后,刘备亲征导致后期蜀国大败。怎么讲呢有点才能的人不会去蜀国的,刘备重情重义,治国方面有诸葛亮,其他人根本出不了头,所以治国方面没人去投奔刘备。武将方面关羽张飞都是猛将,且是刘备结义兄弟,导致武将赵云算是常胜将军了,也要排在他们后面他们在,武将只能在他们二人手下受气。这就是他们死后文武都没人了。 反观曹操只要他想要的人一定要留下,就如同徐庶,想尽一切办法。而且还给人出头的机会,感觉跟着他干不会没出头的机会,不会被别人压着。再加上魏国本身实力雄厚胜率更高,"正常聪明人"更会选择胜率高的去压赌注。(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啊,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名义上还是汉臣,古代比较讲名义的,也会想着这样也算兴复汉室,不会觉得背叛了汉朝,其中典型的就是荀彧,他是后来曹操称王之后死的,想的是报效汉室,而且曹操在世确实没有称帝,给了大部分人一个借口,刘备这不备人认可为汉朝,所以称为蜀汉)

【回复】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回复】夏侯惇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笑哭]
【回复】这都是在赌,刘备东征赢了,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魂梦亦难同:
曹操告诉家属自己遭遇不测时可以去投奔张邈,回头张邈就反叛迎吕布,差点端了曹操老窝,这不比马谡丢街亭事态严重的多?兖州之乱,曹操认为魏种绝不会背叛自己,结果呢?派夏侯渊镇守汉中,结果身为一介主帅的夏侯渊以身犯险去修个小小的鹿角而丧命。夏侯惇一个后勤大才,前期各种被派去前线,结果屡战屡败 。朱灵能力不次于五子良将,又忠心耿耿,曹操自己看错了刘备,迁怒于朱灵而最终派于禁夺其兵权,结果襄樊之战于禁给了曹操一个多大的耳光?最重要的一点,曹操错估了对手刘备,最后放虎归山。 刘备看重廖立,结果吕蒙来袭廖立直接开溜,给予高位的亲戚糜芳更是投降了东吴,认为张裔可以平定雍闿之乱结果张裔到了地方反被人给绑去东吴,让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政结果李严后面给诸葛亮使绊子,因蒋琬饮酒,庞统貌丑而不看重这两人,甚至差点弄死蒋琬,结果呢?这两人还是蜀汉的顶梁柱。 马谡之前参军工资干的优秀,诸葛亮就错用了马谡一次,魏延更是被诸葛亮处处维护,一路提升,没有诸葛亮就魏延那货早被蜀汉一帮文官弄死了。 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诸葛亮不善用人?笑了

【回复】曹操属于广义三国的人,实际上是东汉末年的人[doge]因为曹操死的时候汉献帝一直存在
【回复】笑死我了,你能说出来诸葛亮对魏延百般维护就证明你在尬吹,魏延是公元219年刘备破格提拔当的汉中太守镇北将军,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没有提拔和重用魏延,也就是魏延当了九年汉中太守之后北伐了才用了魏延。街亭蜀将都推荐魏延镇守街亭,诸葛亮用了马谡出了事,魏延单独领军还是在阳谿之战打败了郭淮和费曜才得到升迁。诸葛亮死后理应让诸葛亮之下第一人的魏延统军却给了一个文人杨仪。可以说诸葛亮还是比较善于用人,但是套在魏延身上真的无法苟同
【回复】回复 @沉默山影 :逗呢,袁绍确实不算,那是东汉末年,还没分三国呢。几个诸侯争霸,汉王朝还在呢,后期,几个称帝,形成三国鼎立
工藤丁一:
这点我就不太同意艾教授了,诸葛亮要是不会用人,怎么会让蒋琬费祎接班呢,只能说马谡确实用人不妥,但是也是反映出诸葛亮信任身边人

【回复】刘备托孤时就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结果诸葛亮用了马谡丢了街亭,这点上刘备的识人用人就高于诸葛亮
【回复】回复 @Aurelie博濤 :刘备识人赏识廖立、彭羕,结果一个诽谤自己,一个意图谋反。刘备轻视庞统、蒋琬,结果一个是非百里才,一个是诸葛亮接班人。但是刘备在死前看出马谡言过其实。 诸葛亮识人被人评价为“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唯独有错用马谡这一次失误。 结果就能得出结论刘备比诸葛亮更善于识人?????
【回复】识人之明肯定有,不过用人确实不是三国顶尖的。
坑出天际的豹哥:
有没有一种可能,诸葛亮在第十层,其他人都在二三层,然后诸葛亮觉得他们那群人都差不多,都傻傻的,不知道还用谁?

【回复】炸鱼局,对队友不抱期望[滑稽]
【回复】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吃瓜]
【回复】回复 @feelingnow :哈哈哈,形象
我差一点儿就饿死了:
我不会因为他肩膀上顶着星,杠,章,就盲从

【回复】所以能不能表述一下个人观点,单一句不盲从能表达你的什么思想?
【回复】啊对对对,这样才显得你这个大聪明了
【回复】所以你想表达什么,想因为没看过全文而断章取义么。
擅长高木の西片同学:
开了弹幕,翻了评论,好家伙干起来了,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感觉你这种up也是挺有意思,表面上是在宣传人家的演讲、弘扬人家的思想,实际上呢?为了迎合短视频流量至上,断章取义,挑动矛盾,乱带节奏[吃瓜]艾老师说这段话的本意是为了探讨这段历史吗?重点是一些具体细节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吗?显然不是,但你就非要把这段话单独拎出来,没头没尾的搁这引战。本来不想发评论的,但看了你的ID,翻了你的投稿,越发觉得有说点什么的必要。[微笑]

【回复】盲目下结论的都感觉自己懂点,但不会找找艾先生的原视频。
灼LHommeRevolte:
感觉都和最后一场雨一样,不是不会用人,实际上还是人不够用罢了。

【回复】季汉从头到尾都没有几个益州高层,说人才不够用其实就是不敢用世家的人罢了,因为世家对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可是眼热的很
【回复】可以说是没有人才可用。曹丕上台九品中正向门阀妥协,那蜀国的门阀也动心啊,蜀国现有的制度又不向着门阀。那个时候能被发现的人才多少都和门阀有关系,就算有人才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干。
【回复】回复 @蓄旨 :这到确实,诸葛亮一直在打压世家门阀
乔木最相思:
关羽算是蜀国二号人物啊,刘备用他来镇守荆州,,不用关羽大概率是张飞镇守荆州

【回复】回复 @顾问小伍 :如果是演义里,关羽更被刘备信任,能力方面也没的说,要不然人家怎么是五虎上将第一位呢,关羽是第一人选,但是按演义来说的话,换赵云会更加稳当,关羽太傲了,吕布一死,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其实打仗,个人的勇武真的是微不足道,主要还是看指挥,如果是三国志,关张赵马黄功劳相当,而关羽是5人里面最有能力的,统领荆州不二人选,关羽不行的话,换了其他人更加不行。
【回复】回复 @残酷的谎言 :《三国志》里这五个人功劳差的挺多的,关羽第一,张飞次之,黄忠赵云再次之,马超最末,关羽早在江陵之战的时候就独领一军绝北道支援周瑜,刘备诸葛亮相继入蜀后被委以重任镇守荆州,后击退曹仁的进攻并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战功在同级的赵马黄五子良将和十二虎臣里都是首屈一指的;张飞在江陵之战的时候在周瑜军中做客将,入蜀之战累有战功,瓦口关一战大破张郃为汉中之战揭开帷幕;黄忠的记录很多都是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赵云资历老还有汉水之战的高光,但总的比较来说比张飞差不少,比关羽就更不行了;马超最惨,加入以后就汉中之战露了个脸,劝进汉中王的时候当了个榜一大哥,大部分时候都像个吉祥物被摆着。
【回复】诸葛亮是在荆州辅佐关羽的,刘备入蜀带的是法正那一批人,而且还有凤雏。凤雏死了,刘备那边没有好的智囊人才,才逼的诸葛亮必须入蜀。结果没有压得住关羽的智囊了,尤其刘备高层没想到的是孙权敢背刺

演讲 艾跃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