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远讲明史】明朝百姓为何起义?酒色财气如何摧毁大明?

作者: 方志远讲明史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19 17:55:00 浏览:42129 次

【方志远讲明史】明朝百姓为何起义?酒色财气如何摧毁大明?

长胜园摄影师:
我就喜欢看方老师视频,天天等着看,现在终于又出了[星星眼][星星眼]

【回复】长胜园 是师大的同学哈
【回复】哈哈,被你发现了,感谢UP点赞[呲牙][呲牙]
信陵君丶:
历朝历代老百姓为什么造反?就是一个字:饿

【回复】不是的,吃不饱不见得起义,贫富差距带来的压迫和剥削才会。
【回复】该收税💰没有收到,历史上宗室待遇削了也填不了这个窟窿[吃瓜]
【回复】回复 @apple5555 :那跟随他们的百姓饿不饿呢,还两回事
泉雅鸣:
因为没有把空闲的房子租出去,也没有去车去跑网约

【回复】回复 @我来自光之国 :屯粮备枪等闯王
正义今天不上班:
朱重八你造反时咋不告官,所以嘛因为不告官然后造反了[doge]

【回复】老朱可是说过,就算是老百姓饿死都不准造反
【回复】中国历朝历代最大的骗局就是老百姓造反,真正懂点的就应该知道历朝历代灭亡就是皇权跟武官,文官的斗争,最后遭殃的往往是老百姓,因为老百姓没有知情权往往充当枪使用。
【回复】告官会审批通过吗?[doge]还会那啥
Hoquen:
看完方老师的明朝之亡后,真的感觉明朝就像老师说的那样,经历了特别充分完整的由兴到衰的过程。明朝灭亡的诸多因素应该是我目前所了解的很多朝代灭亡之中最全面的了。

【回复】因为明朝离得近,资料丰富
【回复】因为它这一代的都是刻舟求剑,以清定明,它以前的资料是搞清史的。比如清的版图嫁妆论就是它说的。[微笑]
圣马丁Lafite:
一句话,明太祖乞丐和尚出身都能做皇帝,凭什么兄弟几个儿就不能做?[吃瓜][吃瓜][吃瓜][吃瓜]

【回复】回复 @修罗刘三刀 :他扛个锤子元,元末到底是谁在扛压力?
【回复】回复 @修罗刘三刀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年
【回复】回复 @修罗刘三刀 :抗不了清,🔪🐷还是行的
lovelan777:
所以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有朝代粉这种神奇的存在,要我说真的是古代王朝一大烂,什么开元贞观一样饿死人,历史圈天天在这朝代斗兽真是离谱,看个清明上河图纪录片都有一大群人弹幕在刷什么“弱送”,纯纯脑子抽了,历史圈人能不能自己自娱自乐不要出来到处拉式啊[捂眼]

【回复】因为地主老爷的鞭子没抽到他们身上
【回复】你这是上帝视角,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生产力,这可不是唯物史观
借灯照红妆:
哎!他们为什么不乖乖得饿死啊?打断了我大明资本萌芽,搞得我大明不能千秋万世,一统地球,还要被异族奴役……

【回复】没有饭吃的大明百姓为什么不选择饿死呢
www-likelee-cn:
按照马恩学说,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之时,上层建筑必然被推翻!这是历史趋势,谁也无法主管的改变!

【回复】越历了解历史,越觉得无解,穿越成皇帝,也没办法。皇帝身边的太监、勋贵、官僚、军官,全都是地主阶级,皇帝自己都是地主阶级。没法改革。能进行一定的改良,就算了不得了。像网络小说中的,穿成皇帝,然后刷刷刷就行了,基本是空想。 唯一的办法,恐怕是毛所谓的,重上井冈山。皇帝需要走出皇宫,重新到底层去,开局一个碗,重新刷一波剧本。
【回复】回复 @liaihehe :藩王有败类是真的,但朱允炆把有功无过的十二叔害死了就有大问题[吃瓜]说什么私造宝钞又拿不出证据,把像桂王鲁王这种搞死建文至少还有大义灭亲的名声[OK]可惜没有,建文就是典型自己作死,明朝藩王可不是晋朝那种有实际土地并且相应权利都有的亲王[OK]
【回复】回复 @玄晖神 :没有的。削的只是爵禄。但是,宗室大头并不是爵禄,而是私下置业的兼并土地。四川4000万亩地,官府只能收1000万-1300万亩的田,1300万亩还是张居正清查后争取到的,另有2700万亩收不到。
名宿罗伯特:
一言以蔽之贫富差距太大,谁在追求自由,谁在追求多元,谁在追求享受,难道是农民?

【回复】贫富差距大,但是崇正改元前,北方平民穿上了丝绸[微笑]
apple5555:
一。方老师视频中的一些刊注: 1. 心学遭罢黜:唐代文化多元,儒学“式微”,宋代矫枉过正遂有了安石“新学一统”,安石揭开党争恶果后逐步有了南宋-元的理学统治地位。明代心学与理学之争并未突破中国传统学术“旧纸堆”的窠臼。如马勇老师曾言,儒者以“不知一事为耻”的囧境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有了质的转变。 2. 方老师说明朝太祖和秦始皇隋文帝的治国表率:这里特指的开国帝王的勤政治国,不包括唐太宗、汉文、汉武、元世祖、康、雍、乾等这些二代N代目。铁木真虽然也是开国雄主,但一生征伐,还未来得及对国家进行文治。 3. 资本主义兴起的偶然性:这在学界基本是定论。但资本主义虽然是偶发的,但出现在欧洲则是“必然”和“唯一”的。这一方面,更多的可以参阅马勇老师和姚大力老师的一些讲座。特别是姚大力老师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史》。 二. 一些前后背景。 1。元朝确立了由传统小农中国向整合四域(东北、蒙古高原、西域、青藏云贵)的农牧并重的大中国的转型。 2。明初太祖和成祖励精图治,大明成为大中国的代言人。 3。随着成祖第四第五次伐蒙不利、仁宣时期放弃交趾、英宗被俘等一系列事件,十五和十六世纪的中国由唯明一霸转变为明蒙对峙,到明末又转变为明、蒙、金三方演义(也有人戏称元、明归清[笑哭])。 4。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里,明、蒙(主要指内蒙)、准(主要指卫拉特蒙古的准格尔部一家独大)、清、藏(还涉及和硕特蒙古势力)这五方势力的互动和博弈还是非常精彩的。 5。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基本游离于明末清初五大势力之外,直到康熙时期才正式内附。 三。一些内外部机遇与挫折: 1。白银资本的沉积:海商走私贸易发达,但基本与国家财政无关,变成了奢靡消费和官绅商贾的地、窖家藏。 2。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些传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但不宜评价过高,这只是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下大三角贸易刺激的结果,并非内生。 3。明末学术自由化:已经有突破传统“内圣外王”框架的些许苗头,但由于自身的狂悖而畸形,最终被维持小农大国所必须的维稳统治所镇压。 4。农民军也是人:有不少对闯王非议的声音。我只想说,要活下去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每个王朝末期都一样(但不包括元末最初的红巾军和清末最初的太平军)。

【回复】白银在古代中国并没有成为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完成资本扩张
Lenferauteur:
最喜欢方老师的一点是方老师的论述都是讲究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像许多研究历史的人总是搞假大空。

【回复】有个视频,方老师大嘴一撇,直接说明朝没有东北,清入关是嫁妆[微笑]
【回复】回复 @geffie :李成梁在辽东防御满清[微笑] 先熟悉一下明代对东北的控制政策:明朝在东北地区设有辽东、辽西、宁远、宁古塔等行省和营区,并设有巡抚、总兵、参将、指挥使等官职,以管理当地事务和防御外族入侵。此外,明朝还实行“镇戍制度”,将士兵和军官隶属于由镇守使或巡抚统辖的地方军阀。其中,辽东行省治所在辽阳,辽西行省治所在辽西衙门(今辽宁省西丰县),宁远行省治所在宁远卫(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这些地区的行省设有巡抚、总兵、参将等官职,以管理当地事务和统领军队。 另外,你说的瑷珲不在黑龙江以北[微笑] 明朝的瑷珲(ài huī),又称瑷珲卫,位于今天的中国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营区。瑷珲以其地理位置重要,有著重要的军事和商业价值。明朝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曾多次修筑长城,修筑驻军营寨,并在瑷珲设置瑷珲卫,成为防御北方的重要据点。此外,瑷珲也是明朝与外族进行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回复】回复 @geffie : 只有辽东啊,没有全东北啊
封魔之零:
就算明粉穿越到明朝也得反,因为他们不会八股文[doge]

眼虫先生:
方老師最後評價晚明的困境,感覺也完全能套上清中晚期。

【回复】清朝还是更复杂。首先一个太平天国的起义基础就不是饿的人吃人导致的。
【回复】因为都是封建王朝,统治基础和经济基础都是一样的
【回复】回复 @特異點と分歧 : 完全不一样,晚清可是有洋人撑腰的
五马扬西大将军:
有斩杨阁部来降者,咱老子赏银三钱!

文化 明朝 历史 方志远讲明史 明朝为何说亡就亡 太监 李自成 女真 明史 是老师,也是UP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