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失传的非遗美食——陈楼糖瓜!

作者: 夏叔厨房分类: 美食制作 发布时间: 2024-02-04 14:32:49 浏览:7815074 次

即将失传的非遗美食——陈楼糖瓜!

狗来着_Official:
想起南翔的一句玩笑话“失传果然有失传的道理,不是费钱就是费人”[笑哭]致敬非遗传承人

【回复】有句话说不是咱没有奢侈品,而是咱的奢侈品奢侈起来根本消费不起
【回复】如果一个糖瓜卖跟阿尔卑斯糖差不多的价格,我可能会买来试试。但是这么费事的玩意,做出来后口感也不会超越牛奶糖多少,在现代工业化下到底如何定价是个问题。可能不少非遗都是这个问题,也基本只有讲故事卖高价还算一条出路了。 话说以前物质匮乏,糖确实算奢侈品了,我们老家现在过年还会整一些那种:油炸面点然后外层裹厚厚一层糖的小吃,基本也是买来供先人了没人吃的。没人吃是有原因的,故事讲的再好我也只会买一次,尝过之后再也不想买。很多非遗食品如果连食品最基础的好吃都做不到了,那就真的可以灭绝了。但如果像糖瓜这种东西它至少有个外形好看的卖点,那就不如剥离它食物的属性,重点宣传它的外形、寓意等等,用工业化制作,将它推广为一种节日纪念物品的定位(就像感恩节火鸡、万圣节南瓜灯),它还能留存下来,单纯以食物角度看确实已经很难推广了
【回复】回复 @八舅补历史 :是的,所以应该考虑如何创新,增加口味之类的
糖瓜非遗传承人陈佃起:
来了来了,谢谢夏老师不辞辛苦的学习制作并宣传[抱拳][抱拳][抱拳]

【回复】感谢陈老爷子守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抱拳]
【回复】被市场淘汰的非遗美食还是做好记录,留好资料,起码让后人知道有这种美食。
【回复】老爷子这一巴掌真精神[笑哭]
livinginwinter:
非遗美食很多又难做又贵,不是说让年轻人去学就能传承的,不会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会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用一些更现代的方式去传承,去创新技法,去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去利用互联网传播,让手艺人能真正挣到钱。

【回复】其实我觉得非遗传承的就是那个手工技艺,如果用机器代替真的会和人工不同,但这也是限制非遗发展的原因,也不好弄。
【回复】回复 @晏夙雪 :一成不变只会被淘汰,随时代变化才能保存下来
【回复】这放小日子,不得是个“糖瓜仙人”,每天只卖10个,一个糖瓜500元[歪嘴]
沐阳丿白:
我个人感觉不是失传了,而是没有那种人味了,其实现在有很多这种糖瓜的生产线的,用机器取代了人工,只能说是时代进步了。这就又能引出两个问题。 首先机器做的肯定是绝对标准的,每个都是一样的尺寸一样重量的原料,毫无缺陷。 第二个是人做的,但是人做出来的就有那种人味,就是能够按照不同人群的口味来进行调整,不至于那么的系统化,虽然机器也可以进行这个操作,但是对于一个工厂来说,一定是会选择大多数人的口味来设置一个参数,不会因为小众人口来修改参数。 所以大家更倾向于哪一种呢?

【回复】各有利弊吧,简单类比就像,绞肉机和菜刀剁肉的区别,两种方式并不是谁对谁错,出现便有它得道理,我个人认为一项技艺的魅力所在是手艺人的初心,或者来说 部分流程是不是可以机器,实现机器+人的结合?
【回复】回复 @叶子不会搁浅 :怎么留,看中一个扇子,手工的,多少钱,800块,没有机器做的好,谁买,有些东西感情是感情,让他留在博物馆里就可以了
【回复】人和机器比,实际上是被淘汰的。现阶段来讲,人的创造性才是机器无法比拟的生产力。能留着人的,只有人。我也没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sf182425:
虽然很扎心,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传下来的美食,真的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社会了。这个糖瓜去年刷视频的时候看到后,去某宝买了一份,真的太甜了,甜到齁嗓子,时代变了,现在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白砂糖都能当补品喝的那种物资匮乏的时代了,现在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大多数都已经接受不了太甜的食物了。个人建议,是否可以考虑改良一下?我们这有家卖糕点的铺子,也是传承了三代人的老店,小老板接手后,把糕点的糖分含量去除了大半,确实有些老人说糕点不正宗了,说以前这种糕点都是逢年过节或者是大户人家待客用的,一块糕点一壶茶,能吃上半天那种,甜点才对。然而现实是改良过后的糕点铺子,生意从原本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经常性的卖脱销

【回复】五十年后,疼痛文学,霸道总裁剧,嘻哈rap也有可能面临失传[妙啊]
【回复】回复 @河大王力宏 :那可太好了[笑哭]
【回复】确实,糖瓜年年买但是年年剩下[笑哭]
青橘味的大海: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觉得我有发言权。 糖瓜为什么失传,很简单,传统糖瓜根本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这玩意没别的味,就是甜,齁甜,带点焦香盒撒上的芝麻味,没别的的。死黏死黏的,咬一口嚼半天,吃半个嚼的你腮帮子疼,基本上吃一口就得喝一口水。 小时候爷爷爱买,小辈几乎没一个爱吃的,不光我们这一代,我爸妈那一代也基本不买,真的不好吃。

【回复】虽然确实是很甜,但是我挺爱吃的,我爸妈也都爱吃,口味这种千人千味,一个人全家不爱吃但也会有人全家爱吃……而且这玩意儿不是非得嚼着吃的啊……不怕蹦牙吗……
【回复】历史有其选择性,以前糖值钱,大家只能在贫瘠的物质基础上加工。然后就有这种美食。但是现在物质基础差太远了,被选择淘汰很正常。不能为人民所用
【回复】你说的我可以理解为不能常吃 其实这种糖对我们来说就是过年的记忆罢了,吃一口这个,其实里面的幸福是回忆的味道。我们这也有手工麻糖,但是已经很久没吃到过了。而且大家也只在过年买,所以也没什么收益,自然很难传下去。
璃夏睡不醒:
味道并不出色,手艺学习周期长,熟练也比较难。相比之下机器生产的品控稳定,味道并没多少差,还能把价格压低。失传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潮流,拼不过先进的生产技术。

【回复】回复 @牛油果不牛也不油 :好吃是好吃,但老先生干了50多年,生活条件依旧不算太好,就很值得考虑考虑改进产品了
【回复】回复 @高董事_ :这玩意就这几步工艺[笑哭]造价低原材料简单,做出来东西又不好吃,也就之前物资匮乏的时候能做着当好东西,这玩意说实话就该时候消失了
【回复】我其实更愿称为生产技术的进步,纵观古今,以农业为例,从无数年前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自动机械化,就是生产技术进步的缩影,也让现在几乎人人都是吃穿不愁。而古法技术生产,显而易见无法带来普及大众的福利。确实有不少东西可能古法技艺生产出来的更好,但这也是现代技术为了更广大市场而妥协的结果。 很多人总是感叹着传统技艺的失传,却没有想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已经惠及普通人的方方面面。而且传统技艺的失传并不意味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历史会记住这些曾经发光发亮的前人的智慧,而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守旧,而是将这些技艺不断改进传扬下去。
野蛮生长ovooo:
看到弹幕说,当一个技艺失传,那是人们不需要它了(大概意思)。我是不能认同的,不是人们不需要它了,是人们顾不及关注它(忽视)。是因为自然而然天经地义,可当有一天它悄然消失我们不会有所察觉,可是它抽身离去依息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时候我们会赧颜会羞愤,不是吗。非遗和其它传承的流失消失,并不是我们不需要它,当今社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大部分事物是以货币来衡量价值的,所以会觉得非遗和其它传承落伍不合时宜,当有一天社会节奏(指相对更加公平,摆脱资本的牢笼之后,当然我说的肯定不具备完整性。)慢下来,人心得以沉淀,这些东西会重视起来的。传承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纽带。

【回复】其实说白了,非遗大部分是那时候原本可以拿来挣钱的手艺,但是现在的快节奏生活和城市化加快导致很多东西并没有那么重要,被逐渐替代了,也挣不到钱了,没有市场竞争力,就打个比方,如果要一个正常人做选择,你在找工作和购买东西的时候是选择便利省时的还是麻烦耗时的,劳动付出和价值回报也不成正比,自然也没有人会关注这些东西
【回复】主要是不好吃,难做。说的好听点是即将失传的非遗,说点不好听的就是被市场淘汰的糟粕。像我们这的肇东小饼榆林筋饼都是非遗。但我们本地人几乎次次烧烤都点一份小饼,因为便宜又好吃。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好吃的终究会被淘汰。这东西要真想做找个学机械的做个机器就做出来了。保证做的比老师傅好
【回复】要是传承文化的途中,还能收入稳定,比搬砖高点好点,都不用嚷嚷着失传了没人学了年轻人不乐意了,早特么抢着来学了
殘酷无情:
夏叔终于被另一个师傅揍了,哈哈哈[doge]

【回复】之前夏叔被夏叔自己师傅训过[喜极而泣]
【回复】看得我一愣,这一手谁能料到[辣眼睛]
【回复】回复 @不倒五星泰山 :有视频嘛,话说夏叔师傅是谁啊[笑哭]
泸上阿姨:
这个糖瓜我了解了一番,糖瓜自古以来是用于祭灶神用的祭祀品,所以他的性状首先是要服务于他的功能的,其次才是让人享受,粘是为了糊住灶神的嘴,甜是为了期盼灶神能够美言几句。现代人,尤其是经历过马改之后的人们,几乎不会有意识得继承传统文化了,反而会对其以一句“去其糟粕”轻描淡写得抛弃掉。况且是这种看起来“不够炫酷”的文化,就更不会推崇了,或许还会给带上“传统不知变通”的帽子。不去了解,或许你也不知道,“糖瓜”的衍生品实际上早已改良并且装扮成很多面孔走进了世俗饮食中。

【回复】好累,没精力挨个反驳了,其实也没必要了,物质极为丰富的信息极为廉价的时代,这种近乎基干的文化跟技法注定会像远古生物一样遗忘尘封,好在他的基因也传承了下去,没有完全湮灭。但我真的很想为视频里的传承人打抱不平,一个为了在农村为了养家的手艺人,被网络上不明就理得就扣上了,例如,“糖瓜卖的又贵又甜又难吃”“一看就是不知变通的老家伙”的帽子,可十几块的价格应该也算是亲民了吧,说太甜了,可以考虑类似技法的其他品类,说不知变通也得考虑下身处农村,年龄大,没有继承人的困境吧。说句不好听的,倘若老爷子现在身家不少,坐拥大工厂品牌跟敞亮的办公室,但也是卖着同样的商品的话,恐怕能堵住不少人的嘴。
【回复】是啊,一看那个切面我就知道我们这有两种衍生食品,一种是蜂蜜糖,一种是灶糖
【回复】有些人学到个“去其糟粕”就到处乱说,连什么才是封建迷信都判断不出来,还以为自己真是什么“新时代青年了”,殊不知自己就是糟粕
在孤一人:
老师傅拍夏叔脑袋的时候夏叔好像一个小徒弟,只要终身学习就永远不老,希望夏叔能一直陪着我们呀

【回复】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
【回复】只有师傅才会对徒弟这样
手速僧abyss:
传统美食 永不过时! 学不来的厨艺[脸红]

【回复】不是奇迹行者还在做饭[doge]
取个名字好难娅:
非遗最大的问题就是穷,但就好像二元对立。学这门手艺是为了什么?为了发财,但这门手艺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作为小吃必定是走向大众所以价格不可能太贵。这就导致了什么?文化的流失,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国家不拿钱鼓励非遗,那有没有非遗也不重要了

【回复】可以考虑走高端食品路线,任何东西给它一个国宴甜品的名头,就不怕没市场。
【回复】回复 @ゾーイ--佐伊 :难搞,因为这东西说破天也就是糖,要走高端只能靠手工制作这个点,但视频也说了做这玩意儿有多难产量靠手工很难上去,换成机器就更完蛋了唯一一个能走高端的卖点也没了,消费者也不傻用高端产品的价格买机器生产的原材料也不值钱的糖大概率只会成为一次性买卖
【回复】回复 @不存在的时空 :不用你说,情怀都变成贬义词的今天,这些东西肯定是会失传的
镜子与行李箱:
啊?并不是失传吧?只是从作坊式变成工厂式了 我才刚刷到一个一群穿着无菌服的厨师薅糖瓜的视频

【回复】失传的不是糖瓜这个食品,而是做传统方法做糖瓜这门非遗手艺
【回复】怎么说呢,这玩意儿说好吃真没多好吃,就是麦芽糖,也就过年祭祀的时候才买来祭祀,空口吃也太腻,我家一般都是祭祀完了做菜用,平常基本见不到这玩意儿,所以慢慢的也就没人做这个了
【回复】回复 @GrievousFeather :那手洗衣服是不是也要成为传统技艺了 比较现在都洗衣机了传统河边手洗衣服越来越少了[doge]
蓬悟月:
感觉国家目前对这种非遗文化不是很重视,如果国家支持,让人们发现学习这些传统手艺也可以发家,甚至致富,到那时绝对能制止很多失传的手艺和文化[歪嘴]

【回复】不是不支持,说白了就是没人买,没人买就没人做,没人做自然就传承不下去,国家也不能逼着人买东西吧
【回复】其实很重视了,只是传承人太故步自封了
【回复】在市场上被淘汰、变得没人学导致活不来。那就说明现在的人们觉得这个东西不值他花精力做出来的这个价格啊。 还是说你的意思是让国家花钱买这些?或者给补贴养着这些人?国家的钱也都是每个国民交上去的税啊,把国民的钱花在淘汰掉的东西上纳税人会愿意吗? 随着技术进步,有些东西是会随着时代发展进纪录片和博物馆的啊,难道要把从古至今的事物全都花费大量的钱保留下来吗?不合时代的东西该断就要断啊。
vordemFenster:
最近在b站观察到一个现象,不管是这个视频里的非遗美食,还是另一个视频里的传统连环画,总有人大唱“市场选择,自然淘汰”的论调,对传统基因毫无珍惜与传承之意,甚至似乎对其“没落”表达出了若有似无的幸灾乐祸,并且获得不少支持。我不知道这些账户的背后有多少人真心持这个观点,有多少人随波逐流,还是有多少根本不是人。我只希望这些人不要双标,把自己家的文化全部当糟粕,把别人家的文化全部当香饽饽。

【回复】事先声明,本人高中生,受限于阅历,观点必然有不严谨甚至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我也认同非遗文化能保留下来更好,可是再怎样地宣传也无法从根本改变问题,我认为非遗面临断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生产不适合当今市场。或者是人力成本过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或者是市场接受度不够高。无论再怎样宣传,不创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好比你我看了这个视频会为又一项非遗走向末路而惋惜,却未必立志去传承发扬它,甚至不会特地去买上几个支持人家发展。人们了解了它的困境,号召着大家要保护非遗,可实际上一旦落实到行动上,很多人除了接着宣传并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也许是因为它离很多人有点远,地域上远,生活上也可能远。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不否认宣传的作用,肯定会有了解了非遗之后立志保护传承非遗的人,但也许不会多,在我看来只能为其续命却很难将其发扬光大。以一个高中生的认识,非遗要想发扬光大,必然要作出创新,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而放弃传承的文化内涵,而是在守正固本的基础上做出更契合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适应性改变。
【回复】回复 @默笙无歌 :确实有的非遗得创新,但也得分情况,有的非遗得创新,有的必须得传承,并不是什么单纯的为了传承非遗简简单单的理由,而是他的价值真的值得,之前中国战乱,韩国在发展偷学之后将丝绸与榫卯结构等都申遗成功了,这些都是会心痛的,倘若我们不去传承这些瑰丽的传统文化,那未来中国人民只会更加遗憾
【回复】你说得对,但是这个东西真不好吃,一个不好吃、做起来还费劲的东西没人买很正常。毕竟钱不是大风刮过来的。
远甚高湾专家-科匕匕:
这东西是典型的华北农村极端物质匮乏条件下搞出的美食。特点是巨量碳水,不要命的甜以及为了折腾而折腾的工艺(毕竟晚清的华北除了人啥都缺)。与现代人的口味八字不合。再考虑到华北话语权的丧失,可以说保护这东西就是做无用功…… 正因如此我才更佩服这位师傅。中国文化是多元的,华北的文化不比长珠低贱。糖瓜是复杂的该淘汰的,有人会这么说早茶吗?如果没有像师傅那样的坚守的人,中国文化注定要在沉默中失去精彩的一部分。

【回复】看他敲碎后的样子,和我们这边的一个小吃很像,麦芽糖做的,糖杆,空心,外面撒着白芝麻,脆脆的很好吃
【回复】回复 @Tai-阳 :我们这边是实心的,叫灌芯糖,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还经常吃,现在再也没吃过,太甜了[吃瓜]
是她的名字:
现在挂个纯手工制作的名字,价钱贵几百倍,我们想支持也只能口头支持。

【回复】还有个原因是 很多说纯手工的都是机械造的 卖的比纯手工还贵
【回复】问题是这玩意不贵啊? 十几块钱能吃很久的,村里集市就有卖的
【回复】回复 @大天皇麦克阿瑟 :所以说,有些国货被骂被嫌弃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美食 陈楼糖瓜 非遗年味 年夜饭 过年 年味 非遗 糖瓜 非遗美食 天南海北家乡味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