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舌战群儒!鲁迅教你如何把人骂破防。(谈鲁迅14)

作者: 智能路障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2-22 12:54:53 浏览:2190156 次

【围炉夜话】舌战群儒!鲁迅教你如何把人骂破防。(谈鲁迅14)

痛苦即为清醒:
绝了,绝了! 看完后去查了查钱玄同人物资料,发现他儿子是钱三强。[笑哭] [妙啊]

【回复】钱三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
【回复】中外历史纲要(上)里关于新文化运动相比初中多了钱玄同和刘半农,之前只认识仲甫,守常,豫才和适之,现在才发现《新青年》编辑部个个都是大佬[笑哭][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
【回复】真的很佩服这个肉身开团的坦克哈哈哈哈哈
木长安Mure:
如今的网络“辩论”也简单。 无论过程如何,只要在末尾加上一句“他急了”“你破防了”,在阴阳怪气两句,然后顺便拉黑对面,便可以单方面宣布自己的胜利。 最后的最后,还可以在自己的主页发布战役的截图浓墨重彩地描述一下自己的战果,然后和袍泽兄弟姐妹们一起欢庆这一次小小的胜利。

【回复】还真是。遇到好多次了,扒拉扒拉几句完直接拉黑,根本不给说话的机会。学会了一句“乱扣帽子”就乱用,不管我说了什么都只会回一句“你这是乱扣帽子”,“你急了”,“我笑了”。无语得很,感觉和隔壁熊小孩斗斗嘴都没这么烦[脱单doge]
【回复】不先拉黑?没经历过被追着对线的经历吗
划船靠的是浪:
那个说出“人到四十就该枪毙”的钱玄同,在四十岁生日的时候,被好多位先生隔空开了个追悼会,各种挽联,怀念文章,弄得和真的似的。可见当时的各位先生,还是比较幽默风趣的。

【回复】回复 @浮沉雨萍 :别这样讲,这样会被杠精狙“你觉得有趣怎么不去那个年代待待看?”建议改成那些先生好有趣[doge]
【回复】哈哈哈 那个年代真的好有意思
【回复】回复 @揽月赠李白 :其他楼就不可爱了吗,你怎么不夸所有楼可爱呢[doge]
科學仿生女士:
网友:终于看到一条客观的评论了。 实际:终于看到一条我喜欢的评论了。

【回复】网友:三观好正。 实际:和我想的一样。
【回复】终于看到一条客观的评论了[滑稽][滑稽][滑稽]
【回复】24个赞你是怎么把6k赞的踩在脚下的[脱单doge][脱单doge][脱单doge]
没有你别说:
有些人只看到了所谓的“骂战”。 我觉得在这篇视频中鲁迅最值得学习的就是他明知道对方发表文章是故意来找碴的,却仍愿意耐住性子一一去驳诘,去指出对方在逻辑上的漏洞,去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一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难能可贵。 反观我们现在,在争论的时候时有攻击拉黑且不论,愿意去考量对方观点,阐述自己观点的都少之又少,常常带有一种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甚至故意扭曲他人的语言,甚至直接去人身攻击,能认真讲道理的人却少之又少。

【回复】还有那个航天水洗煤的笑话,一些人遇到类似的情况甚至会去反串,去说烧柴烧油这种“抖机灵”的话,可能真的会迷惑到部分对此一知半解的人,真正愿意科普的人却被冠以“老实人”的名号。
【回复】我网上和人交流,一句话要想好长时间,想想逻辑通不通能不能给他把事讲清楚,而且尽量用语文明,对方秒回,好家伙我一看就一句话而且还在骂我,,,我渐渐觉得和这种人说话浪费时间,就把他晾那儿不管了让他自说自话好了
【回复】是的,现在弹幕里面熊以谦那段也是这样的[辣眼睛]二极管到处都在
王小波拥有一排牙印:
我很佩服诸君,在巨佬们的论战中发表“就这就这?”等言论,不知是否把自己摆在了超越鲁迅的地位上。鲁迅都要一篇一篇回击,诸君一句就这就这,是哪里来的自信。[doge]就算不比学文比论战技巧,想必也只是懂得戴高帽的阴阳怪气技法。那个时代堪比百家争鸣,每一个巨佬都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不要飘飘然与想当然,不然鲁迅活过来是要把当代青年骂个狗血淋头的。与诸君共勉[doge]

【回复】以前我喜欢直来直去,现在我喜欢阴阳怪气,不是我喜欢做阴阳人,而是这个社会容不下说实话的人。[呲牙]
【回复】不会一针见血地驳倒对面的言论,又不想认输,可不就只能发“就这”了么[吃瓜]
【回复】回复 @wwhuhuv :只是说实话的人,还是容得下的。但只是过得不舒心而已。 如果你不喜欢面具,那你一定会喜欢一个不戴面具的人,但那真是喜欢吗。
梦见蝴蝶在摸鱼:
希望大家也不要把鲁迅先生当成了权威,仔细思考一下论战对手的文章,其实也有诸多道理的,鲁迅先生讲的是他的观点,并无教育他人之意,切勿盲目崇拜,鲁迅先生最烦那些所谓权威,可不要把鲁迅先生变成他所讨厌的人

【回复】鲁迅先生后边很多论点也是在掀屋顶,因为那时候保守的力量太强大,要达到开窗的目的一定要拿出掀屋顶的魄力来才行,所以很多时候与先生论战的人的观点现在看其实没什么问题,但当时是决然不能行的(当然那种走下三滥路子的比如梁实秋污蔑鲁迅先生领卢布之类的除外)
【回复】说的可太对了,看到那些批评鲁迅的文章的时候,弹幕里尽是些瞧不起的看小丑的语气,可实际上这些话中也是有一些价值的。要是把两边发言的作者都遮起来,是不是也回产生不同的见解呢?有的人是不是被鲁迅先生的权威身份遮住了一部分的真像呢?
【回复】up主给我们带来这么多视频唯一的知识只有两个字足以概括“自省”, [笑哭]这是个非常可怕的能力,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自我肯定与安慰 我们真的是小丑, 我们周围和百年前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太自以为是 这个人足矣让人盲目崇拜(有点过)
理谲: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中国人素来是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威的[doge]

【回复】笋已经被鲁迅夺完了,你夺不到了[doge]
【回复】网络上勇气值爆棚,叽里咕噜一顿乱讲,最后拉黑完事 现实中勇气为负值,唯唯诺诺干啥都行,俨然成了( ) [吃瓜][吃瓜]
【回复】回复 @寂寥生灵 :原来大熊猫是因为这样变成国宝的[doge]
大黑蛋来喽:
第二篇熊以谦的文章出来之后,弹幕的风向就有点变了。不管在熊以谦论证狗屁不通的时候,还是在有道理的时候,弹幕里总是充斥着对他的责骂,很多人站在“事后诸葛”(可能比喻不恰当)的角度,就认定他的文章狗屁不通,只知道无脑骂。但若是抛开他骂鲁迅的起点来看,有些地方(仅仅某些地方而已)的论证思路还是可以的,弹幕里也会时不时飘出几句“这里熊以谦的论证其实还是精彩的,但是他理解错了鲁迅的意思,只是为了骂鲁迅而说”。这些才是真正认真看了的人,看明白理明白的人。现在网络上跟风的人太多,很多人只知道无脑的跟风批评,希望大家可以有点理性,冷静客观的看事情,不要人云亦云了 最后说一句啊,我没有针对任何人,别给我扣帽子[doge]

【回复】补充一下,我所说的是内些在弹幕里喊“就这?”“这太菜了”“这狗屁不通”之类的纯嘲讽,因为在我看来(仅表示个人观点)熊以谦的文章有的地方还是有水平的,只不过他的目的和立意一开始就偏了
【回复】实际上是因为up讲鲁迅太多,基本都以正面为例,导致部分人已经在脑海里将鲁迅设想为完美无瑕,战无不胜,他的对立面必定是邪恶,所以会自然而然的代入本身(这里说的不是论战,说的是这些人把自己当鲁迅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思考呀,这文章又臭又长,但我想真如大家所说毫无可取之处,鲁迅也不会公开回应,说实在鲁迅还特意提炼对方观点一一回应,已经能说明这文章的确有几分厉害,特别是里边的各种烟雾弹混淆视听,这种手段和现在某些自媒体带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我觉得最后几段很多观点放在现在非常适用,前面几段就逻辑混乱而且有意带偏读者,弹幕应该喷的就是前面那几段
myosin123:
熊以谦反驳鲁迅的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也不是说鲁迅的意见就有很大的问题,而是他们思考的角度不同。 站在鲁迅的角度,他所说的少读或不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是什么意思呢?是在当时非常保守的社会环境中,鼓吹读中国书,尤其是读中国的古书,它带给青年人的影响,其实是在鼓吹维护旧的封建秩序。而读外国书,尤其是读外国的新书,则是引进新的思想,是对旧秩序的反抗和颠覆,所以外国书可以催人行动。在一种保守压抑的时代背景下,重要的不是读什么书,而是对社会秩序的颠覆,要实现这种颠覆,读外国书,比读中国书更重要。鲁迅强调的读外国书,其实主要强调的就是这种对社会的颠覆性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他说不要读印度书的缘故。因为印度的古书也是在维护旧的封建秩序。 而站在熊以谦的角度,他也是有道理的。思想和行动从来都是不可分离的,任何一种经典,无论是中国书还是外国书,其实都是强调行动的,认为中国书,尤其是古书不鼓动人行动,让人僵死起来,这显然是毫无道理的。这些书本身肯定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消化吸收理解他们,如何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鲁迅自己就读古书,而且读的很好,鲁迅的老师章太炎也读古书,而且是国学大师,但这也没有影响他们展开行动。中国那些古代先贤,那些古书的创作者们,很多也是积极的行动派。所以中国的古书其实并不影响人的行动,真正重要的是怎么读。如果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果读书并不影响你行动起来,去反抗旧秩序,那么读中国书就并无问题。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甚至在当下的一些社会环境中),读古书太容易和尊孔复古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对旧秩序的维护。因此一旦社会上推崇读中国古书,就很容易让青年人又陷入旧秩序的囚牢里。熊对中国古书的观点其实是更加中肯,但中国社会的传统势力太强了,鲁迅只能以更加激烈的言辞刺激人去行动,所谓“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足以矫枉”。

【回复】熊反驳的没道理。 他说的一部分话单独拿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拿来反驳鲁迅说的话 问题就很大了。明显是曲解了鲁迅原话。
【回复】完全把我想的说出来了,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最有战斗精神的文人了,这战斗精神于时代来说当然没错,但战斗难免用力过猛把一些本来好的东西也打坏了,但是不用那十足的力气,坏的东西却也打不掉,我们应该理解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的行为但是不能把百年前的思想一丝不变的搬到今天来,up主关于熊教授的话我听着是有明显的曲解的,不知道他是太过于崇拜鲁迅先生还是故意设立两个对立面,这是不应该的,拿鲁迅先生当权威好似把他立在庙里当泥塑雕像,这种行为若鲁迅先生在世肯定要第一个把他的雕像踹到再大骂两句“破庙”的
【回复】刚写完评论竟然就看到你的,跟熊以谦一模一样…… 现在也有好多这种杠精,喜欢粘贴些万金油的道理,名言警句怎么看都对,但放在这种语境下、环境下,根本就不对,也不是一回事。可笑好多人,看到零星的一两句名言,怎么看怎么对就认同杠精被带跑了。 鲁迅又没说不读中国书只读外国书,又没说只干不深思,蛮干不思想。 所以你评论第一句“反驳鲁迅文章有一定道理”,就不对啊,站不住脚啊,他没道理啊
夜曦挽歌:
路霸,视频有一处不太严谨,宁古塔是清朝流放之地并非“乌托邦”[doge][doge],宁古塔流放是清朝文化史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史实,余秋雨也写过一篇关于这个的文章,具体名字忘记了,好像收录在《千年一叹》里面。[doge][doge]

【回复】如果没记错的话,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好像也讲有流放宁古塔
【回复】满清流放文人的地方,约等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回复】收录在《文化苦旅》里面[歪嘴]
夏虫与海:
说来可笑,现在大都没有鲁迅的水平,却自以为自己是鲁迅。那个时代 辩好歹还有摸索可行道路的意义,而现在为辩而辩,推崇鲁迅,好像有了鲁迅般的辩力,就有了同他一样的思想深度一样。

【回复】现在辩论也不是没意义,不过倒是怕更有意义的少数被没什么意义的大多数掩盖过去了。有意义的少数还得分出精力来和一大帮乌合之众对线,一不留神因为人数不够多被淹没,或者一不留神被拉低到无意义的讨论一个水平[笑哭]。。。前阵子围观沈逸怼某明星粉丝(我不评价沈逸这个人到底咋样哈,因为我也看不懂,画个重点,上次说这事莫名其妙挨了个骂)的事,刚开始是就粉丝集会等问题谈网络治理问题,接着被粉丝冲了,然后据我看到的,根本没法用逻辑和下面的热评对线,对方话术之丰富,浸淫圈子之久,分分钟包围堵截。然后我就眼见着沈逸的回复开始简单粗暴,坚持了两填然后自己崴了个脚,关评论闭麦不掺和了[笑哭]。。沈逸要说对追星没偏见估计是假的,但讨论的问题显然是更有意义、更高瞻远瞩的,够不够精准另说,比粉丝的哔哔赖赖有意义得多。。结果最后造成的影响就俩:被明星粉丝一顿辱骂和造谣,以及被怼明星怼粉丝的人拿来一阵高潮。。。目前看起来啥也没留下
【回复】他们没有鲁迅的古文功底,甚至有些都认为鲁迅姓鲁[笑哭]
【回复】回复 @喵喵耗子 :以前不会辩论专门去学逻辑学,后来发现一群人连基本的阅读理解尊重他人原意都做不到。打那以后我面对这种人就专门气人,专门分析他的痛点,集中打击。粉丝种种群体,就当着他们的面造谣给第三方看,保准气的他们嗷嗷叫。当然真正该干的还是釜底抽薪,直接搞没他们的偶像存在的土壤
小亭秋眠记-: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钱玄同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回复】看钱玄同先生肉身开团的那一段我给看傻了[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
【回复】回复 @允胤 :太秀了,我人都看傻了,当时我们老师讲的时候我嘴都笑歪了
【回复】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无名负光者:
仔细看了看第二篇反驳的文章,发现还是有很多非此即彼的观点,初看觉得有点道理,但是一细看:鲁先生,你知道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但你也知道行也要学来辅助吗。这一句话单看后半部分觉得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既然前半句强调了最要紧的是行,意思是鲁迅并没有否定“学”的重要性,可后半句却无的放矢说行也要学来辅助——这句话潜台词就是说鲁迅认为学不重要,行更重要。但他这后句又和自己前句自相矛盾,用这样的话术来混淆视听。再之后就是接着这一个所谓的结论来长篇大论反驳鲁迅。你连怎么得来这个结论的过程都是错的,那你后面所谓大义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其实就是典型的欺骗话术:用9句真话来掩盖一句假话,但凡你只看到了那其余的几句真话而忘了假话,他的抹黑目的就达到了。

【回复】回复 @夕晞兮 :简单来说,抓了你一句话里比较暧昧不讲清楚可能就不理解的点来扣帽子,然后扣帽子的话都是对的,就抓的点是错的,别人看到扣帽子的话大抵是会觉得有道理的,所以他就成功了
【回复】回复 @不捡肥皂的希优嘿 :并不是,你可以看我发的原文那句话:鲁先生,你知道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但你也知道行也要学来辅助吗?这句话是在责难鲁迅不懂学的重要性。但他既然复述了鲁迅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却在下一句忽略了“最要紧”这个定语,这曲解了鲁迅的意思。
【回复】淦!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说不出来
沉稳型哈士奇:
现在网上不存在论辩,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把对面驳倒了,然而对面也不可能承认自己被驳倒的。 当你知道你不可能让对面认同你的观点,对面也知道不可能让你认同他的观点,这种情况下你跟对面辩论一通,对面如果把你马给问了,然后又不认同你的观点,这就亏了。于是还不如张口问马,问马的人越多,问马的人就越多,于是现在几乎全部都是问马的人。 互联网版的黑暗森林,莫过于此。

【回复】还要注意一点,现在的屏蔽系统让很多正事说不出来,动不动就吞评论让喜欢发长评的人体验也非常不好
【回复】但是现在看的人也多了,辩论大赛要说服的目标其实是观众,如果一方开始偏离主题,避而不答,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
【回复】就像无法通过描述让眼盲的人领略到什么是色彩,对于心盲的人也无法用逻辑使他明白什么是道理。
薛定谔的大清:
看到熊以谦那一段真的观感极差,一大堆人一看就知道是没看完没听完就开始哔哔“看困了”“听晕了”,鲁迅先生起码还是阅读完别人的文章,一个观点一个观点的反驳,弹幕除了跟风附和还会做啥?(仅指代那些懒得看文章就发表负面情绪的弹幕)

【回复】回复 @kroos酱 :别人写的又臭又长,但别人也是动了脑子才能写这么长的,不想看可以不看,但是别发好困出来显示他们对别人文章的不尊重和影响别人观感可以吗?鲁迅吐槽他文章长,但是很明显鲁迅是认真看完才吐槽的,但是那些弹幕呢[辣眼睛]
【回复】回复 @即兴戏剧 :700个这是白嫖两年了[辣眼睛]
日壬毛:
熊以谦,车轱辘话虽然很多,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大概是对周树人的不理解,也并不清楚周树人写这段话的意义在哪。 以前我们的老师就说过,在当时那个背景,年青人重要的并不是学而行之,而是行而学之了,因为当时的大背景,如果只是学而不行,则容易处在消极处事,整日疯疯癫癫,吟诗作对的怪圈中,哪怕是其中有教人处事的书籍,也基本不适合当年的青年行动方针了。 因此这个年代在新青年报纸上写的文章,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倘若不结合时代背景,你就不能从中推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而是空谈文学,空谈实用,空谈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空谈对青年世界观的构成。 用同属的话来解释就是。 你读这篇文章,可以让你看起来很有学问,肚子里面有笔墨! 你读这些文章,可以让你看起来情商爆表! 你读这些文章,可以让你赚大钱! 你读这些文章,女人会一窝蜂的喜欢你! 之类的云云。 而青年人看了之后,一旦去行动了,就会发现这些或许都是扯犊子,完全不符合心中的预期,便如僵尸一样,明明能看的书籍很多,但是却没有一滴清水。 看的资讯很多,但连自己的定位都分不清楚。 这便是我本人对鲁迅”僵尸”乐观的理解。 如果单纯把熊先生这篇文章,不以批驳鲁迅的角度上看,我觉得部分的东西,还是写的可以,只是批判错了对象,搞不清楚写作的动机和目的罢了。 至于柯的文章,估计就是给周盖个帽子煽动他卖国吧。动机分析过于直白。 再补充一点:我看过一点梁启超的自传和文章,当年的梁启超其实也对新文化运动有暧昧的态度, 之所以说暧昧,是因为论赞同新文化运动,他是支持的,但就他本人的经历和生平看,他不是很能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和内涵。 通俗来说就是,我看你们闹得挺欢,但是我融入不进去,真的融入不进去,所以只能推荐一些古书旧书,这是我擅长的领域。 反对也是如上的理由

【回复】回复 @喵喵耗子 :这也是为什么文学家或许一辈子只能成为文学家的原因,能从文学家跳出来实践的,不是勇者就是有赴死觉悟的人。 其实扒开一看,谁都懂要实践起来很困难。 大部分人的情感大多数都是”羡慕夹杂着嫉妒夹杂着不甘夹着想要夺回话语权的冲动想法“ 所以才会对这种文章发表个人看法。 毕竟,人周老人家骂人诛心,而且有代表性,还不能把他当空气[doge]
【回复】反正文章再严谨也堵不上所有漏洞,随便这么说,想歪都能歪。想把说出的正确的,或者说有用的话,固定在它该表达的意思上,被大众接收到、理解清楚并践行,简直太难太难了。很多东西是文字无法一下子彻底表述清楚的,表述清楚了,通常大部分看到它的人也是理解不清楚的[笑哭]
【回复】“如果只是学而不行,则容易处在消极处事,整日疯疯癫癫,吟诗作对的怪圈中”这句很受用,谢谢老哥[doge]
ZqGodKsniper丶dK:
环境不一样了,以前的文学家再怎么偷换概念再怎么打下三路,毕竟也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论据和底线还是会有一些的。现在大家都在网上,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我当然可以没有顾忌胡说八道了,我随便编一点莫须有的故事来跟你抬杠,你去查三个小时的资料回来反驳我,我只要动下手指一键拉黑删评论,不会对我以后的生活有任何的影响,反倒是你平白损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外加憋了一肚子气。有些人就是以反驳别人为乐的,他们甚至不关心对错,然而到了现实中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大部分都乖巧理性得很。

【回复】吵架和骂街和辩论是有本质区别的,当想辩论的人遇上单纯想恶心别人的人,肯定是后者的胜利。
【回复】回复 @12碧斯 :确实是这样,之前碰到个很激进的人非要说女权和女拳是一样的人,开始还是正常的说话,后来这人就直接阴阳怪气还说什么觉得被恶心到就是戳到痛处。这种人非要这样说话没人拿他有办法[辣眼睛]
【回复】我觉得辩论是为了让旁观者信服的,对面一般不会心服,除非事实发生了或者情况真向你说的那边发展
夜月乌江:
鲁迅写的《我的失恋》感觉上很像张衡的《四愁诗》 《四愁诗》 【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回复】鲁迅古文还是很好的, 虽然用白话,但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老人在懵懵懂懂的学网友用网络词一样[辣眼睛]
【回复】回复 @不爱亲 :不是一般的好哦, 鲁迅先生的古文功底当年也是全中国数一数二的,否则没法拜到章太炎门下。 跟今天的文科生那就更加不好相比了。
【回复】我记得这个,是因为“何以报之青玉案”是词牌名“青玉案”的由来。
俯视一米六OVO:
这期视频其实也暴露了现在很多人没有独立思考以及容易跟风的习惯。up这一系列视频里很多次提到了鲁迅不希望人们将他当作真理,尤其不希望百年后还将他的话当作真理。对他的赞同和否定,我们都要去好好了解就事论事的。鲁迅的辩论也是建立在认真读过对手的文章上的,否则也不可能逐字逐句反驳。而弹幕里对对手的文章充斥着“太长不看”、“看不懂什么玩意儿”等对对手所有观点的无视,这就和网上对骂单方面无视拉黑一样的行为。鲁迅和人辩论,即使认为对方言辞功底“与中学生一样”,也还是认真看完逐字驳斥的。无视话语观点而无脑支持的话,就和饭圈无异了。

【回复】还不如很多和鲁迅对骂的人呢,这些人虽然现在在我们看来很多观点有问题,但不少人也是认认真真把这当回事儿的,这中间恐怕不少也是和鲁迅路线不同但也一样希望中国好起来在奋斗的人。我是觉得算了吧,哪儿来那优越感,鲁迅和人对线又不是我们去对。鲁迅有资格骂他们与之对线,我是没有,只能看看涨点姿势。
【回复】回复 @三千星尊 :区别可大了,推行白话文的目的是为了不识字的人,入门简单,像推行拼音,目的不是为了已经掌握了文字的人,而是不识字的人

鲁迅 周树人 知识分享官 人文 人物 历史 觉醒年代 五四运动 胡适 钱玄同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