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大脑-身体健康(自我感知/内感受)【Huberman Lab Ep. 30】

作者: 希尔伯特的玫瑰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2-01-14 19:56:41 浏览:43605 次

如何优化大脑-身体健康(自我感知/内感受)【Huberman Lab Ep. 30】

南极鹅大王:
呼吸 吸气增加氧气含量,横膈膜舒张,肺泡舒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心脏变大心率加快 呼气减少氧气含量,横膈膜收缩,肺泡收缩,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心脏变小心率减慢。 呼吸方法:1.长吸快呼 或快速吸气:(25到30次)心率加快 2.两吸气慢呼气:心率减慢,睡眠中使用 3.深吸气短呼气:分泌肾上腺素,迅速警觉!用于早八犯困 4.吸气-屏气-呼气(大致相同时间):迅速睡着 5.大力吸气被动呼气(25到30次):吸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可以憋气更长时间(*受专业训练后再在水中使用) **变得警觉且平静,更好地专注于工作

【回复】第四条,吸气屏住,呼气屏住,相同时间,称为箱式呼吸。它的作用视频里没介绍。百度了一下,是海豹突击队用的呼吸法,也可以保持警觉而平静。
【回复】回复 @彼泽菡萏biu :这不就是冥想时的呼吸嘛,看来是有科学依据的[冰墩墩]
【回复】第四条真的有用,实测!![脱单doge]
南极鹅大王:
进食:记录饱足感,花10-20秒感受自己消化道中的满的程度(避免无意识进食) 饥饿感 感知特定营养物质的神经元被激活的物质:脂肪酸(omega-3)【富含脂肪的鱼、油、磷虾、动物蛋白等】 氨基酸 糖类(控糖瘾:用一茶匙谷氨酰胺代替糖类(极度渴望将其与全脂奶油混合))(限制单糖摄入) (这类神经元发挥作用与味觉感受无关,能直接刺激到大脑皮层中的进食反射) 肠道菌群-影响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发酵食物比高纤维饮食更有利于减少炎症,每天摄入两到四份(汤匙)发酵食物(泡菜,酸菜之类) 肠道菌群应追求多样性而非特定多的菌群:以上发酵饮食有利于多样性

【回复】没想到在精进自我的路上能遇到同担,一起努力进步,恭喜发财哇[豹富]
【回复】回复 @大眼萌妹伊路米 :[惊喜]好哟
希尔伯特的玫瑰:
个人笔记 1. 中文字幕开源链接 https://subhd.tv/a/529262(之前的字幕请见置顶动态) 2. 对于间歇性禁食的一些补充说明(yes, again) AH的确有说每次服用什么东西、作出什么改变都要咨询医生,但我真的很怀疑有多少人会这么做。而且他在谈起间歇性断食的时候,没有强调它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在某些人群身上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再次作出补充声明。来源正是片中AH引述的研究者 Satchin Panda 去年接受News Medical的采访时提到的注意事项: 【1】 90%的人一天进食的时间段超过12小时。一天禁食12小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可行的(比如晚8点至早8点)。如果你身体健康,想要采取间歇性禁食,从12小时开始是合理的选择。(根据AH自己的描述,他的禁食时间应该至少14小时,接近16小时。) 【2】 虽然研究证明,间歇性断食对糖尿病有好处,但无论是I型还是II型糖尿病患者,即使你在服药或注射肾上腺素,如要禁食14或16小时,必须咨询医生。此类患者要禁食16小时通常比较困难。 【3】 其他慢性病患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高胆固醇、自身免疫疾病、心脏病、炎症)和已经在服用减肥药的人群,禁食前必须咨询医生。 【4】 如果你已经吃得比较健康,且体重正常,还要禁食16甚至18小时的话,可能会面临摄入能量过低的危险,并可能损害生殖健康。 3. 结尾处AH提到的一些“镜像”作用和生理同步现象,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希望他以后有机会深谈这个问题。一篇相关综述: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921410/

南极鹅大王:
情绪:内感知产生“感觉”传输到大脑皮层,大脑给出解释 表情:肠胃、心脏、呼吸与身体化学反应的集合与反应 镜像:人类能感知到其它人(动物)的内在状态-读出内在状态:感知心跳、冥想-增加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对自身调节能力

烟火要流星:
路过。。留个印吧,, 人类本质是复读机。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 柴米油盐终会为粪土,荣辱贫富是一生的追求,生老病死不过是人间的喜怒哀乐。我看见 你来过 昼夜交替已是故事,春夏秋冬会成为过往,斗转星移在大地上纵横交错 ,沧海桑田仅是一种传说,太阳也熄灭了,,黑暗模糊了星河,天和地分不出彼此你我。 黑暗中,我伸开了手 却发现怎么都动不了,大声的呼喊你的名字,可怎么都发不出声,想听听你的声音,可怎么也模糊听不清,想看清你的模样,可总是阡陌不清,仿佛那么陌生遥远,又似乎如此亲近熟悉,黑暗中,我点燃了光,想照亮四周的路,却怎么都找不到出发的点,黑暗中,我生出了火,想留下温暖柔和,可是往哪方向走都是寒风扑朔 。。 人生如逆旅,行百代过客。万丈高楼一跃而下的战栗,孤寒宁蓝的海底,一划星光掠过夜空,波心荡,冷月无声。

【回复】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回复】前面写的挺好,后面什么鬼。。
福哥优:
“造物主把人类的眼睛设置在外面,因此我们只能往外看。唯有贤明的人才能内视自我。” 一一一一一一一瑜伽经典《巫帕尼萨德》

【回复】回复 @一踏七步 :印度的那些圣人、和尚,他们看破红尘,放弃物质、放弃欲望,专门在山洞里打坐冥想,修炼精神。就是《巫帕尼萨德》里所指的“贤明”。
-Franco-:
学传统医学的我很感激能刷到这个视频,从科学的角度去印证所学的知识,是一种新的视角,谢谢🙏

【回复】他说的许多东西其实就是古人内功练的东西。只是古代说法太玄乎了[藏狐]
【回复】回复 @浪味仙小小酥 :那是经验论,但显微镜都没你怎么知道原理。本草纲目都写了柳树皮功效但过了多少年才发现水杨酸。
【回复】回复 @浪味仙小小酥 :能观察到的东西少,直到理学兴盛的宋,开始大批量批发自圆其说的“系统知识”
motionxxx:
看了一下Huberman在方案一里提到的那片文章,里面好像并没有明确提到high-fiber will de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he gut microbiome. 文章abstract里面题到的是High-fiber consumers showed increased gut microbiome-encoded glycan degrading CAZymes despite stable community diversity. 前面我不太懂,但是despite后面说的是diversity是稳定的。文章我也大致看了一下,好像也没有明确说明 diversity下降,不知道这里是不是Huberman搞错了。不过总的来说确实发酵食物要更好。 不知道有没有懂生物的可以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啊?非常感谢。

fsrstc:
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并不只是自己的大脑运作的结果,而是全世界大脑运作的结果。因为从物理学上说,这个大脑运作和那个大脑运作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因为这些大脑以特定的方式运作,所以我们只能体会到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只要别的某个地方也有一个大脑以某种方式运作,我们也可能体会到那个大脑的感受。

天真与感伤的霖在:
这个讲座真的太棒了👏已[热词系列_三连] 希望up能经常发一些类似的 我的币都给你[给心心]

大脑 科普 神经科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