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钟读懂诺奖作品《局外人》,我的冷漠应该遭到社会的审判吗?

作者: 青青紫荆Summer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5-20 21:31:32 浏览:69914 次

24分钟读懂诺奖作品《局外人》,我的冷漠应该遭到社会的审判吗?

巨泽怪:
前几天母亲节我没有送我妈妈礼物,她还跟我提了一嘴,说别人都有那她的礼物呢。我本来想着5.20这天给她发一个520的红包,但现在身上没有那么多钱,或者说工资也早被我花完了。我并不是不懂得讨好她的欢心,我也送过让她很开心的礼物。不知道我是觉得我们家没有在节日这天送礼物的习惯我从小到大在节日的时候也没收到过他们的礼物,还是很反感别人问我要礼物的这个行为,我不知道。但毫无疑问我是爱她的,我之前为了她放弃过我的爱好,放弃过我的生活,曾经我也把我每月的工资都转给家里两千。但我好像真的没有心情再为谁去准备礼物了。或者说他人的憎恨并不能使我感到憎恨,他人的欣喜,也很难使我感到欣喜。但我不是没有心,我的感知力可能比大多数人强,遇见困难的人我是真的会捐上50、100。但我并不会祝福他们脱离苦难,可能对于我而言这种祝福的语言是没用的,甚至我会常常很诧异于那些因为他人的语言而选择自杀的人。 我想我也是一个生活的局外人,但我不认为这个标签可以将我和书中主人翁统一概括。我爱过一个人,我体验过那种美好,但我可能不会再去主动爱他人,爱他人体会他人的感情真的会使我丧失自我,情绪,生活全都以他人为中心,尽管我认为我还是从这段感情里走出来了,但我还是会恐惧,如果再爱他人的话,我会不会又陷入到这种状态中。但我似乎也不爱自己,我的生活很不健康,尽管不抽烟,不喝酒,不主动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但控制不住食欲和色欲和消费欲,或者说我不想控制这些欲望,对于我而言只有做这些事的时候,我的感受才会鲜活。 不自我分析了,时间挺晚的了,我困了,我想睡觉了,再看看朋友圈儿,看看群里他人的生活,今天应该挺精彩的。

【回复】简直就像我的翻版。 打了一堆字,写了改,改了又删,最后还是全删了,感觉只是无意义的情感输出罢了,走了。
【回复】回复 @午睡的世界 : 有情绪想要宣泄的时候,就会有说不完的话,但是字慢慢打出来之后,特别是思考这个事情的意义的时候,就发现这其实只是把压抑的情感全部吐槽出来。世界上,有几个人会真正在意的你的情绪呢?说出来,也不会有人关心的吧...
【回复】原本我觉得过节没意义、生日没意义,但这次母亲节给老妈转了个红包,我挺开心的,我妈也挺开心的,原来这些事也是有意义的[拥抱]
哇小叹:
看了up的视频,读过原著,不敢苟同up主的观点,长篇大论不提,个人觉得这本书不是在教育默尔索们去融入社会,而应是在教育社会其他人去包容默尔索们么?当你看到与你有不同价值观的人时做出某事,无论好事坏事,能否做到就事论事?

【回复】一本书为啥非要教育你点什么[doge]
【回复】社会能否接受你我不清楚,但我可以劝你改变自己[doge]
【回复】回复 @青青紫荆Summer :局外人的心理状态来自于社会对个人的塑造,就像性取向来自生理因素对人的塑造一样,那为什么这样的状态是被社会所不容,甚至需要为了融入社会而改造自身的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会让『感情强烈(“或者说正常”)者』感到不适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多数人的暴政吗•᷄ࡇ•᷅
天外飞铁锨:
这本书我看了,我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情节开始,我就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来看莫尔索了,完全无法共情,以至于完全忽略了他最后的倔强。后来很多年后又看了一遍,我的感觉是主人公太自我,他不想融入社会,但又没完全不想融入,就是想要社会的好,但又不想承担责任,这个责任是说关系是相互的,他变成了单方面,所以他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肯定会被隔离,不会有人与他共情。个人看法,欢迎讨论,勿喷

【回复】主角何曾只求好不负责了,他更多的是不符合很多人的潜规则。他又不作恶也参与社会运作,偶尔还会帮别人。审判他是因为他有问题,还是因为审判席上那些人无法容忍一个不一样的人? 不过说真的现实里这种人不太可能存在,他冷漠到反社会的心理一般来说做不到不害人。而因害人被审批就不这么荒诞了。
【回复】就算是现实中的 “莫尔索” 去看局外人,应该也是无法共情的,或许他会想,莫尔索没有错,他很正常,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书中的莫尔索,确实比较极端,但他绝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并不吝啬于释放善意,他也承认他爱自己的妈妈。但一切都已经这样了,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觉得或许他只是放弃了在过程中,或者说在生活中去寻求意义的想法。我能感受到这个状态,却没有办法将我的感受描述出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用“虚无”这个词来描述更贴切一些
【回复】你只看到他的小问题,没有看到是这个社会有大问题
幸运的2024:
关注紫荆很久了,最近比较忙,挺少看视频的。 我说个我的故事: 好多年前,我在福建的一个项目上呆。三餐都是在食堂吃的,一伙人围着一个圆桌吃饭,好不热闹。只是那个项目有点简陋,桌子也有点脏。我每次盛完饭都会习惯性的把筷子插在饭上面,然后去打汤。当然了,打完汤肯定是正常吃饭的。但是这个间隔,好多闽南的同事非常看不惯。起初是用方言议论纷纷,后面是有大叔大伯提醒我,说不要把筷子插饭上面,不雅观。我一愣,我说哪里不雅观了,我觉得桌子不卫生,不想把筷子放到桌子上而已,顺手插到饭上面。然后有个小年轻,就言辞激烈的说,不可以。我说为什么?对方说,你不觉得这很像给死人上香吗?两根筷子直挺挺插那边?犯忌讳!这里的人都信佛,这个跟拜菩萨的仪式很像。我说,不觉得啊,我又不信佛,我信马克思啊!结果小年轻激动的说,你是可以不信佛,但是我们信佛啊,那如果你觉得这是你的自由,和可以不管别人的感受,那我问你,如果别人穿着丧服去你家玩,你会开心吗?这也是别人的自由啊......我楞了一下,没在说什么,想说又说不出来... 所以,其实从这件事来说,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没有绝对的自由的权利,没有绝对的自我。 突然想起另一个事。我有个外甥,整天玩物丧志,非常的堕落,我实在忍不住训他两句。谁知道他反驳我:我又不是你生的,我又不要你养,又不吃你家大米,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得着吗?我开心就好啊!我突然心中一股无名怒火蹭的跑出来,我就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现在别说兼济天下,你独善其身都做不到,爸妈辛苦把你养这么大,难道就是为了让你虚度光阴,游戏人生的吗!你的责任感呢,你的廉耻心呢?以后爸妈就不要等你照顾吗?你过得好,难道爸妈跟着连惠吗?你过得差,难道爸妈不是跟着连累吗?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亏你都初中了。我外甥还想反驳,脸红脖子粗,一句话说不出来。。 所以,做人,也不仅仅只是对自己负责,也不仅仅只是让自己开心就行。

【回复】把筷子插在饭上确实不雅观,可以把筷子平放在碗或盘上。
【回复】我去食堂吃饭也喜欢一个人,因为我吃得慢我不用去追赶别人,吃的快时不用等别人
【回复】我也因为不想把筷子放到桌子上而插在饭上,但考虑到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吉利便斜着插
江夏黄家:
[辣眼睛]我不觉得主角有什么问题,我在爷爷的灵堂也没哭,只是听从安排的完成了流程,甚至我的感受也是和主角一样的,很累。这并不普通,但这也不特殊,反而这种喜剧的,缺乏司法公正的结局,很让人反感。 主角是有生活的能力,只是并不善于伪装自己,有朋友,有工作,有情人。这就已经是通常意义上的正常人了,只不过因为情感上的淡漠就要被扭曲的公权力的歧视,完全不在意证人证词,通过主观臆断判案。 无论加缪想表达什么,我都坚定支持一个异类作为一个人,活着的权利。

N1T丶:
默尔索对于母亲的死是淡漠的,人不应该对人的生命这么平淡。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默尔索的冷漠在可控且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他对生命的冷漠与他枪杀阿拉伯人是有必然联系的,这一点无法被否认,这也是我认为法庭判决正确的关键,以“阳光太刺眼”为由而杀人,不排除有这一因素的影响,但是作为辩罪的主要理由确实太过荒谬,以我的视角,至少对于夺取他人的生命,不会如此冷漠。默尔索的证人,一个犯罪者的话,要怎么样口头证明他的正确性呢?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采用一个犯罪者的口供,而没有实际证据,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法治社会。所以就算事实如此,默尔索不能拿出有效证据来证明他是过失杀人,那么他就应该为他对生命的冷漠而受到惩罚。

【回复】审判正确个毛线啊!原文说得很明白,是天气炎热到受不了,再加上阿拉伯人忽然掏出了刀,刀光晃到了默索尔,默索尔才开的枪。法庭却以他的各种行为,给他扣上冷血的帽子,来意断他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是他人恶意的猜测导致默索尔的死亡,正如作者说的那样:任何一个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判处极刑。说的正是他人恶意的标签。
【回复】“淡漠”“不应该这么平淡”“冷漠”,明明什么都不了解,就自顾自说地代表正义审判他人。前阵子被撞小学生的母亲被网爆而死,键盘侠就是你们这些人吧?一定要把自己的悲痛撕裂剖开放在你们面前,一定要大声哭嚎而不可以冷静肃穆,一定要形容憔悴、最好疯疯癫癫而不可以尚存理智能礼貌待客,悲痛、爱一定要以你们看得见看得懂的方式呈现在你们面前,否则他就是“冷漠”“不爱”,即便你们谁都不是。把自己的悲痛到处展示的祥林嫂被嘲笑,把自己的悲痛收着自己消化的被说冷漠,你们陌生人真的好了不起啊。 当回老家准备父亲的葬礼的时候,在下葬之前有7天的守灵,每天都会来一些见过但不熟的亲戚或从未见过的乡里乡亲,然而气氛很明显的不对劲。他们从默默背后指指点点到当面说,我才知道,他们在说我们不会哭,不会大声哭,说我们不孝顺。这些人,这么多人,在我父亲住院这几年从没来探望问候过,没有资助过药费,更没有端屎擦尿照顾过,我们兄弟姐妹一直轮流白天上班晚上睡医院陪房从来亲力亲为,结果他们都自觉有立场来指责我们。我们的习俗就是女孩子要一边哭一边烧纸钱,不能普通地哭,要大声地哭,要抑扬顿挫地哭,就算没有眼泪也要有声音,让别人觉得你悲痛地快哭过去了然后来安慰搀扶你。我一开始不理解,后来几位远远就哭嚎着奔来的姑姑当场表演给我看了。但虽然妈妈特意嘱咐了,我们几个城市长大的孩子脸皮还是薄,也不愿意对着陌生人展示,结果就是惹来了闲话。我当时以为这段小插曲只是习俗不同惹的,直到我看到前阵子的那新闻,我才知道,这种人这么多啊,这大概是所谓的人性吧。除去一部分心怀恶意的,大部分觉得自己在仗义执言,觉得自己发表正确价值观,却不知道自己的言语如利剑。
【回复】讲真,即使默尔索是个再冷漠的人,或者我们就假设他得了一种“没办法感受到情感”的精神病 —— 那么就能判他死刑了吗?他再冷漠,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是故意开枪吧? —— 当然我也知道,大家也没办法证明他不是故意
bird_fly_i:
这个叙事视角有问题。 莫尔索在精神上拒绝的是人类社会,没有意识到逝去的母亲是他和人类社会的重要纽带,又缺失了和别人交流的技巧,更可怕是他直到庭审结束都不愿意使用一次正常的社会交流方式,被人类社会拒绝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这个案例太戏剧,而且判决中添加了莫须有的东西而显得有些过分,有点类似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逻辑了。 这里一直都是他的视角才会让人觉得他“只是毫无悔意地过失杀人”(大概真的怪阳光了才无法理解自己作为谋杀嫌疑人的立场)。最后他希望被别人憎恶,愤怒地嘶吼恐怕也要落空,虽然案件审理有问题,但这么一个脱离社会的人不值得让人花费心力和他建立联系,大概只有被害人的亲属会说一声罪有应得吧。总体看来,他可能在谋杀自己——至少作为社会中的人在这个案件之后必定是被抹杀了。

【回复】回复 @吃饭饭的喵酱 :这么严谨的吗[点赞] 个人感想,我觉得这个极端案例是极具讽刺和戏剧性的:偶然的过失杀人,偶然的被判死刑,这个戏剧性的对比居然让读者先炸了锅。我认为这恰恰是因为读者更加理解生命的可贵和更加期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所以为他辩护的积极性才会比他自己还高。辩护的理由也可以不同,比如是为了自己像这个人一样杀人还能活命?或是为了不想成为像这个人一样因过失处死一个人?但这些想法本身在他那里感受到并不是真实,为什么要挣扎呢?甚至监禁在别人那里是惩罚,在他眼里是正常流程且已主动放弃,这个惩罚根本没有办法触动他的心。 无论多么想救活他,他也不同于普通的社会生命,他的根不在人类社会里:不同于未成年人,他是有意识地坚决隔绝社会,对他的至亲监护人连记忆都几乎没留下。失去了母亲这一纽带,社会再想吸纳他已绝无可能,而限制自由对他来说也似乎无关痛痒。这导致他从人类社会中剥夺了一个生命的时候,社会从他这里能剥夺的也只剩下生命,若是他最后没有突然想要挣扎(显然最后他理解了挣扎一下的真实),那连生命也是他主动放弃的…
【回复】回复 @bird_fly_i : 小说为了讨论人性的某一方面往往会在一个人物身上将其放大,这样才能凸显主要矛盾,然而现实生活的情况可能是:我们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在某些瞬间都会体会到这种“灵魂出窍”的超脱感,体验到一种荒诞感。有的人可能占据的比重更多一点,不用讨论主人公这样的人究竟是社会塑造的,还是他生来如此,你我都已经被抛入现实中存在着。你一直站在他人,社会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可能是:很多人都是局外人,他们也知道自己这种状态不会被主流大众接受,因此懂得隐藏自己,知道“表演”。那究竟是要接受真实的自己,还是强迫自己融入他人,我不知道哪个更悲哀一点。
【回复】从他个人的角度讲,他很自我,不考虑长远的影响。他若一直没有觉察到自己对世界的留恋,那么他也不会感就死的悲哀,因此后面的愤怒其实是触及他的底线了,但是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其他人的角度讲,他拒绝了正常的社交方式,而表现出的社交方式是难以理解的。尽管文中一再从他的视角强调他爱自己的母亲,但从别人眼中,他毫无感情地对待母亲的养老和死亡,从他女友和朋友的经历上看,尽力地为他辩驳的词也就是非常了解他、以前从没做过坏事等等,毫无悔改心地说自己是杀人是因为阳光而产生的过失杀人,并且知道要被关进去几年。只能说在座的人恐怕没有比他母亲更亲的了,理解他的恐怕没有比他女友更深的了,偶然的条件恐怕没有比阳光刺眼更普遍的了,而在他这里看不到悔意。能看到的是,一个不屑于与人类社会交流的人,面无表情的说他杀了一个人是过失,甚至没有为了想活下去而奋力辩解(醒悟和努力想要活下去也是在庭审之后)。在他身上,即使没有动机,一切行为都是可能的。法官拿到的都是非正面的表现证据,以及极大危害的事实,却测不到他的道德底线,感受不到他对人类社会的留恋;其他人恐怕也更多的是觉得事不关己,冤枉不冤枉根本不重要,但是他要是被释放一定会很危险。 从社会的角度讲,他为这个社会注入了多少正能量呢,没有试图拯救一个人,对待母亲归因于社会,杀掉了一个人归因于世界,他对这个世界表现的恶意恐怕要比善意多。客观地讲,他的命难道就比另一个人的金贵吗?另一个人也不知道是谁的儿子或兄弟呢!他就丝毫不怕杀人偿命吗(这个问题问的似乎有些奇怪),他给这个社会的善意真的足以反过来拯救他吗?拯救他值得吗?他为什么不会再次过失呢?所以上诉被拒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上诉内容恐怕也很有问题。读者在代入自己之前,先考虑他究竟是不是和你一样默默为这个社会奉献了很多,又为很多人带去了幸福,身边有很多亲人朋友。他的问题在于蒙受社会荫蔽,身无尺寸之功,亲友两人,把能挨得着边的基本都得罪了,这么小的容错条件下,过失杀了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正常,那正常该是什么样子呢?
不流泪的蕙草:
因为这世上有很多人喜欢逼迫与自己不同的人都像自己一样活着,认为只有像自己这样活才是正确的,别人都跟自己一样,他才会觉得开心。这类人一旦掌握了舆论或权力,就会疯狂地想要控制他人,PUA他人。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会表演,这并不代表迎合某些群体去伪装自己就一定是正确的,表演只是我们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不得不做出的屈辱的妥协。

【回复】这么多评论,只有你是个明白人
三体文明罗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gluta:
很明显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读懂加缪的能力[doge]

【回复】回复 @草木灰221B :因为这是一本哲学小说,假如一个人什么哲学都没读过,怎么来理解呢?只能理解文学上的部分,不过悟性高的话、有强思辨能力也能懂个七七八八
【回复】回复 @草木灰221B :你把主人公看成一个人去共情就是没有读懂[doge]因为这是探讨生活本质和如何面对生活的批判性作品,不是讲一个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个体的疼痛文学
【回复】回复 @gluta :并不觉得读的懂很厉害的意思。跟主角有类似经历的人或心理的人才难过,不懂真的更好
言子砯:
照顾其他人的情绪只是为了和别人打好关系,打好关系以便在这个社会上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你不照顾别人的情绪,去寻求最真实的自我是可以的,然而人是社会性的,是群体性质的。强调个人权力是完全没有错误的,但是集体的情绪价值和三观也是实实在在的。当你的自我影响到他人的时候,集体自然也可以把你排除淘汰。当然除非你是鲁滨逊。

【回复】无欲则刚,当你不需要这个集体社会什么的时候,包括衣食住行乃至你的生命,那你就是完全的自由。
黑羽丶Zero:
高中的时候我记得老师说的辩证唯物主义里有一句话,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默尔索没意识到自己和这个世界有联系,所以他很孤独,情绪没有起伏,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直到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命和这个世界有直接联系

三玊桃花开:
其实读到后面,能感受到默尔索的情绪的变化。到最后,默尔索其实是明白了什么是爱,他开始理解他的母亲,理解他曾经不理解的一切。默尔索从头到尾都是真诚的,他的冷漠他的爱都是真诚的,我感觉这部书是在讨论人类真诚的爱的形成过程,默尔索到最后也完成了自己情感上的成长

左左1983:
只要还在社会体系中运转,就不应该崇尚完全的个人自由,因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的环节影响到的是体系内的所有人,你在享受体系给你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拒绝融入体系,这何尝不是一种罪过呢,最后体系排除了你,像杀掉一个病毒一样驱逐了你,这事情很难理解么?

【回复】但是UP为了不得罪人,最后又绕回来了。。。所以这个视频就等于陈述了下这个故事。。。我觉得共情才是人在体系中生存的最大条件,共情让人和人联系的更紧密,更容易彼此恻隐,利用好这个条件就能让人在体系里居于更好的位置,,,我的观点是在诚实表达自己之前,先对任何事有普世的共情,之后再决定对外反馈的方式,也是真实的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往往人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因为没有代入其余视角去看问题,或是因为懒惰,或是因为不削,或是觉得和自我的利益或生活无关。懒惰本就是生存的障碍之一无须多论,不削即为傲慢,傲慢也肯定是个体延续下去的天敌,最后体系中的整体规则和个体怎么可能没有利益关系呢。所以共情也必须作为诚实表达的一部分而反馈出去,这才是真实的自己,最后主角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觉得这本书是这个意思
二十二碳六烯酸:
就事论事地说,法官真的可以因为一个人的冷漠与疏离社会而判处过失杀人犯死刑吗?主角平时对社会也没有危害吧,朋友和女友也能理解他的做法。是不是法官需要为判决的社会导向负责,不太明白……

【回复】请不要把现代中国视角代入当时的西方视角哟!
【回复】讲真,即使默尔索是个再冷漠的人,或者我们就假设他得了一种“没办法感受到情感”的精神病 —— 那么就能判他死刑了吗???—— 他再冷漠,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是故意开枪吧? —— 当然我也知道,大家也没办法证明他不是故意
永夜一梦77:
最后的点评爱了,精辟!想到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似局外清醒人,不过迷局中的小兵。

入夢无眠:
520妈妈来问我最近过的怎么样,我说没什么。她说她周末独自旅行去了,见了不同的风光,可惜没什么钱买点喜欢的纪念品和吃点当地美食。我在外留学,平常也没什么收入来源,都是吃着父母,但因为不乱花钱总能攒下点零花。我给她转回去一千,她回我说很高兴,一瞬间我感到羞耻,以及莫名的伤感。我想也许没有我的话大家都会好过不少

【回复】这没什么 好好努力 以后生活会变好的
【回复】加油 妈妈会为了你一句祝福也开心的
拂风暖:
我和开头说的一样,仿佛局外人,但是我不会完全不回应社会,理智告诉我,有些事情不乐意做也需要有所表示。而主人公默尔索就属于彻彻底底的局外人,不仅如此,给人的感觉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没有人的社会属性。

哈互:
up,有没人……我是说可能,有人他有对世界独立的思考与观点,但是那个他被自己一直都关在囚笼里面,只有与自己相处时会和他聊天,但是他本身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的,他对自己认知比较,甚至极为清晰,知道因为自己对世界不太一样的思考需要突破囿于他的环境,但是他却不敢相信世界上有能与他共鸣的人或者能遇到与他共鸣的知己而亦步亦趋,最后导致他一直被关在囚笼之内。只能对自己说话。或许是不成熟,他也曾经像认可他和他比较熟络的人交流过他内心的想法,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最后他还是将他那荒诞无稽,也极为可笑的梦想关在笼子里,他未曾放弃过他,但也不敢踏出一步,自然的迎合着这个世界。

在云里游泳的鲸:
人要活得好,就要表演。在父母面前,你没权,所以要服软。在子女面前,你要树立自己的威严,让他们服你。人生如戏

【回复】回复 @bili_93593383237 : 世界复杂,真实展现自我,相当于把所有弱点展示给人,授人权柄,必受其害。
【回复】回复 @byreed :这就有点咬文嚼字了,我说的是展现当下的你,真实的你
【回复】回复 @bili_93593383237 :这个原本的你本身就存疑,人有基因带出来的天生部分,也有一部分是被出生后的环境塑造出来的,原本的你本身就是在变化的,或者很难简单定义的。

社会 人文 读书 诺奖 加缪 局外人 阿B的全宇宙 记录我看的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